昆吾 作品
第1820章 断人前程,如同挖人祖坟(第2页)
我们本意是好,但将士们可能没法理解,精简是不是徐徐图之?”
“不对!”
洪承畴摇了摇头,看着出声的孙传庭、卢象升:“诸位,在陛下登基之前百姓们为什么会当兵?
抛开保家卫国、上阵杀敌、出人头地外,最多的就是军中能有口吃的,即便平时也吃不饱,但至少比民间强。
很多百姓的土地因为各种原因被富商士绅给兼并了,没有地种或佃租太高等等,迫使他们参军,若是侥幸杀了几个敌人没有战死,那就是赚大了。
我估摸着这种原因的至少在五成以上、甚至七成。
但现在不一样了,四海安宁,混战功的机会几乎是没有了,且我们有讲武堂和科举改制,军中的武官也得是有文化的人,想要在军中晋升到武官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其次,陛下还地于民、吏治清明、又大力推动商事发展,未来可期,这种情况下,耕作肯定比军中要好很多。
如果我们再给一些优惠政策,诸如还地于民的利息降低一些、甚至是免收,或者他们想做生意也是可以提供一些免息贷款。
又或者给他们介绍一些工作,现在商事推动,行商、海贸都需要伙计,这种军中出来的力气大、又能打,商队所需的。
综上几点来看,估计相当大一部分军士会愿意回去的,与家人团聚多好,裁撤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唯一的问题就是武官的安置了。”
“对、对,我们忽略了这一点!”
“是呀,有地种、吏治清明,没有压迫和剥削,军士们回去也不会出乱子!”
“陛下不让我们在扶桑、中南半岛乱杀,想必就是考虑到这件事情了,陛下当真的高瞻远瞩。”
……
众将恍然大悟。
崇祯也是连连点头,对洪承畴越发的满意的:“洪爱卿的推断是正确的,如果情非得已,没有多少百姓会主动进入军营的。
除非是说有一天‘一人参军,全家光荣’这种思想在传递,到那个时候,百姓们才会踊跃报名。
现阶段,如果做好妥善的安置,精兵简政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说武官的安置,朕也有对策!”
众人再次一惊。
武官可不是单单指小旗以上的武将,还有一些诸如提举等,裁撤六成,就差不多有一两万那名武将。
这些可都是入品的官员,直接改变后代的事儿,断人前程这就是挖人祖坟,怨气可不是一般的大。
战时鼓励大家参军,好不容易立下了战功,得到了晋升,结果还没有想到了战功的待遇就要裁撤回家了,以后谁还愿意参军?
见众人疑惑,崇祯又看向众人:“诸位可熟悉汉朝的兵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