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南北运河之议(第2页)

 鲁肃也急了起来:“是呀,此工程巨大,耗费钱粮无数,我大汉战乱多年,今百废待兴,处处需要钱粮,就算想通挖,也得数年之功,亦无钱粮支撑。”

 荀彧也忍不住了:“将军,挖通黄河到长江,至少得挖一千多里路,得征徭役数十万人,今战乱未平,实是劳民伤财,不可取呀。”

 刘敬看到贾诩不说话,主动问了句:“文和,你以为呢?”

 贾诩先行了个礼:“将军想挖通黄河到长江,若只为疏通水路,实是得不偿失,还使将军背负骂名,只怕不可取。想必将军并非无的放矢,不知这水路还有何用处?”

 “文和这问题问得好,要致富,先修路,道路畅通,百姓往来、货物运输就会通畅,则出行成本就大为降低。早在数年前,我便让顾元叹规划交通网络,今扬州、荆州各州郡都在修路,改善交通。在这交通网络中,水路是最重要的一环。子敬、元颖、子伯都知道,在我扬州,水路是非常重要的,大山阻隔之处,皆走水路。”

 “而在北方,水路不通畅,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南北水路不通,南北往来,唯有走陆路,若挖通黄河与长江,使水路畅通,届时南北往来就方便很多,交通成本大为下降。虽投入巨大,但能恩泽后代,使子孙后代数代人都可以因此受益,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

 “就以税粮为例,以后都城在雒阳,我扬州的税粮该怎么运到雒阳?子伯想必也头痛得紧,就算水陆结合,也得先走水路从扬州运到荆州荆州南阳或江夏,这得花十天八天时间,再走陆路到雒阳,至少得半个月以上,全程一个多月时间。若挖黄河到长江,全程走水路,只需差不多半个月就能送到了,岂不节省很多时间和人力?数年下来,节省下的钱粮不计其数。”

 “另外,除了税粮之外,货物运输亦可走水路。例如北方发生天灾,急需粮食赈灾,而北方又无粮,若没有水路,只走陆路,等到南方的粮食运到时,百姓早就饿死了不知多少,有了水路,能节省数日将粮食运到,就会少饿死不少人。总之,挖通黄河长江水道,作用非凡,此事我志在必得。”

 娄圭、鲁肃和刘馥知道刘敬的脾气,没做决断前,一般都会听取众人的意见,一旦决断了,就不会轻易更改。三人明白,这事刘敬可能早已想清楚了,多半已下定决心去做,不容更改,三人也不再反对。至于贾诩和荀彧,两人只是惊讶于刘敬的行事方式。

 娄圭很快就表了态:“好吧,将军若要挖通黄河长江水道,此事和建雒阳?一样,只怕不能急,唯有缓行,非一蹴而就,需数年时间,慢慢挖。一则避免钱粮不继,不能供应,二者避免征过多瑶役,使百姓受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