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员外郎一看见官差,马上一拱手,“各位,某是吏部员外郎,某姓徐。奉大人之命,远赴江南请这位戚大人进京述职。”
“我们走了几千里路,好不容易回京城了。这戚大人却执意要去拜访什么朋友。你给评评理,是去吏部述职重要、还是去拜访朋友重要?拿着朝廷的俸禄,哪有放着公事不办,先去办私事的道理?”
官差听得直咧嘴。去吏部述职,不用问,这位戚大人官小不了。让我给评理?您太高看我了!官差心里清楚,这件事自己管不了、也管不起。最上海不能这么说,只好和稀泥。
“各位大人,这里是交通要道。你们看,这里已经围多少人了?道路都被堵住了。各位,你们意见不统一,可以找个清净的地方慢慢讨论,别把路给堵了呀。”
“差官说的很对,我们确实不应该阻塞交通。徐大人,戚某告辞。”戚继光说了声告辞,连拱手都省了,转身就要走。
“等一下!戚大人,你不能走!”
戚继光要走,徐员外郎不让。双方再次争吵起来。在场的差官如坐针毡一般,劝了这边劝那边。别说抓人了,就连说句难听话他都不敢。
“当!当!当……”铜锣响亮,有人高喊:“大人出行,文武官吏军民人等齐闪开!”这是来当官的了,还是个大官。
京城虽说高官云集,但是真正的朝廷大员出行都有固定的路线。一般来说,扰民的事情也并不常见。要不然,京城的老百姓都别出门了。整天不是这个宰相、就是那个公侯,哪还有普通老百姓能走的路。
这时候,有高官从这里经过,应该是偶发事件。
住在京城的老百姓都懂。一听这锣声,再看开道官差的衣着打扮,神态举止,就知道来的这位大人了不起!老百姓们赶紧散开。这时候要是冲撞了仪仗队,那可是真会被抓去坐牢。
百姓们散开了,中间的官差、戚继光、徐员外郎这帮人就漏出来了。
高官仪仗队敲着锣、举着旗,趾高气扬的过来了。到跟前,仪仗队停住,从大轿子上下来一位身材高大,身穿紫袍、头戴乌纱的官员。
徐员外郎一看见,赶紧一溜小跑的过去,躬身行礼。“卑职吏部员外郎,徐宏参见首辅大人!”
首辅大人?戚继光离得并不远,徐宏说话的声音挺大,他听的一清二楚。可能徐宏专门用这么大声音,就是为了让他听见的吧?
首辅大人。从字面意义上,就是皇帝身边职务最高的辅政大臣。具体是个什么职务,戚继光并不清楚。这人他好像见过,但叫不上名字,也没什么印象。
“徐宏?你从江南回来了?人请回来了吗?”这位首辅大人竟然认识徐宏。这倒是让戚继光有点儿意外了。
在他的脑子里,徐宏就是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属于官小,管事不少一类。首辅大臣竟会认识他?戚继光脑子溜号了,徐宏接下来和首辅大臣说了什么,他一句也没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