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官决定作战风格,基层军官决定上限,士兵决定下限。
军饷统一调整,上涨30%,谁不念一声张宪的好。
油盐、肉、粮等标准,也上涨50%,提高底层士兵的待遇。
关外方面军的成立,算是把张宪所有都给盘活了,此时的日元还是硬通货,黄金之类更是硬通货。
如此大规模的扩军、强军,必是瞒不住眼线的。
旭日帝国、美帝、大阴等,均有特务间谍为他们服务,出售情报,探听张宪最新的实力情况。越打听越心惊,越了解越觉得第一战区的实力提升迅猛,已经压不住了。
对于此类消息,也无需过多的遮掩。
兵强不装b,那不是锦衣夜行了吗。
司令部下令,计划在三个月后,举行第一战区盛大的阅兵仪式,海军、步兵、炮兵、飞行兵、装甲兵等均要接受审阅。
重点检阅的当然是海军,2艘战列舰、2艘大型航母,5艘小型航母全都要亮相展示,
其次是装甲部队,最后是各类炮兵。
这些核心兵力,决定了第一战区的综合实力。
张宪本人坐镇沪城司令部,全权处理任何扩军事宜,所遇到的困难、麻烦等,亲自解决。
务必用最快的时间,完成此次扩军行动,并在接下来的三五个月时间内,将新军拉出来,装备配备齐全,军官服从到位,后勤供应良好。
从关外征调50万的苦力,修路、挖矿、涌入工厂生产。
迅速复制一批小型发电站、钢铁厂、机械制造厂、化工厂,用于提升平原地带的工业实力。
除了督促各部的新兵训练外,对内的局势不需要额外关注。
华中派遣军不值一提,即便闹麻烦,也只会朝着统帅部撒野,不敢碰他张宪丝毫。
至于统帅部,此时此刻碍于第一战区的实力跟势力,必然是稳着张宪,断然不敢再提分家的事情了。
目光放在了汉斯帝国,张宪委托人收集西方一线的情报,需了解汉斯帝国闪电战的情况。
这件事自然是周卫国全权负责。
他既有汉斯帝国留学的经历,又有参谋部职责所在。
有关于汉斯帝国的最新情报汇总到了张宪手上。
战事刚起,对彼此的实力总要有一个初步的认证。
张宪对3号坦克的兴趣颇大,在周卫国汇报的内容中,有一则关于3型坦克与t34坦克的测试对比,数据还是比较真实的。
在机动性方面,3号坦克占据优势,也仅仅如此了。在护甲、火炮方面,装备了37毫米火炮的3号坦克,根本无法与t34/76抗衡,都不在同一个档次上。
其性能必然比手上的2号坦克强一个档次,如果用来抗衡毛熊,必然是不够格。
可若是拿过来在南洋丛林战场,3号的优秀机动能力,或许符合张宪的预期。
倒不是说把坦克生产线兑换为3号,那可太亏了。他手上的坦克生产线必然是t34/85、豹式、虎式当中选择,最不济也得考虑4号啊。
已有2号坦克的生产线,产能并不差,一年能够提供300-400辆坦克。
可考虑在2号基础上,借鉴3号坦克的水平,做一次自研升级突破,至少掌握轻型坦克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