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宫神羽 作品

第127章 借三尺明月,衔两袖青龙

虽然这位女老板很有钱, 但对她而言,这个包装上的英语单词依然是完全陌生的东西。

 这是何物?

 “赠品而已”。

 刘威微笑着说: “这个是从外进口,非常罕见的好玩意儿”!

 好奇心被撩起的同时又不禁疑问这是什么东西。

 “你肯定这真的是送我的?”

 “百分百!”

 他把盒子轻轻向前推。“来而不往非礼也,这个送你,快拿着。”

 然而她即将动手去开封时却被制止:“等等”!

 “抱歉。”他说,“别在这里打开, 等我走开你才能拆开看。不然就失敬了!”

 他解释到先保持神秘感能增强惊喜。

 然后他就转身离开了这里。

 留下来的李 ** 充满疑惑,盯着桌上的神秘礼盒久久不愿离手。

 顾墨言先生凭借手中的笔,在一九一九年花了三千七百个大洋,在北京买了五百多平米的一座绝佳四合院。虽然顾墨言后来名声大噪,在当时也有不小的影响,但他的稿酬其实并不非常高,比他赚得更多的人还有。

 假如要问后代的中国文化里的哪位作家堪称为现代版的大仲马,答案通常是——金庸。

 但在五十年代前后的时间内,这个称号无疑是归属于张恨水。

 他不仅是民国时代以及战前通俗读物界的霸主,更是无出其右者。张恨水的成功在于他极高的稿酬与销量惊人,据说其一部小说就能购得起一处府邸。

 顾墨言辛苦积攒多年所得之稿酬,不过在北京买了一处占地五亩的大宅,对比之下,张恨水单凭一本书的报酬便能够购得一栋豪宅。

 一九一八年后,随着他的作品《紫玉成烟》等作品相继面世,迅速赢得了广泛的阅读群体与声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的相继问世使其成为了最受欢迎的通俗小说家。

 他获得的稿酬高达千字十个大洋,甚至超过了同时代众多知名学士,如蔡元培,其月薪也只有几百个大洋左右。

 除此之外张恨水还具备另一项独特的能力:产量极丰。其一生共计发表了120余本,总数达到三千百万以上。要知道,所有这些都依靠手工逐字撰写而完成。

 张恨水甚至可以在多篇长篇作品中游刃有余——最多可达七部同时撰写!

 由于他的出众才华以及高效产出,他曾娶有三位夫人,生养了十多个子女。

 对于赵文才来说写文章简单吗?

 不困难!

 他在之前的生活中,对各类书籍都有研究兴趣。不论是古典作品、互联网文学甚至是更为私人化的体裁都在阅读之列。

 在五十年代许多巨着还未问世,这意味着他有诸多可能可以选择,但过多的选择有时也让人困惑。

 经过一番权衡,

 他最终决心追随前辈的脚步,争取达到与顶尖高手相匹配的位置,成为新世纪的新大仲马式人物。那么应该“借”哪个呢?

 当然,不能说这是抄袭,

 应当称为吸取精髓、传承发展才是。经过短暂斟酌,他决定“传承”的首选目标自然是无可争议的:金庸!

 金庸不仅在中国文学界占据重要地位,也深受广大国民欢迎。不论是经济收益,抑或社会认可,他都是不输任何人最佳对象之一!

 好的!就是这个!

 ……

 无需赘述金庸的伟大,他是每个人成长记忆的一部分,并对许多人产生深刻影响。

 谁小时候不会因那仙姿飘逸不染人间俗气的郭襄萌生仰慕之情呢?

 每当看到郭襄遭受欺辱的时候,是不是都有冲进屏幕为她抱屈的心情?

 赵文才意识到借鉴金庸的着作是个绝佳的切入点,尤其是在1952年。

 此时《射雕英雄传》或《天龙八部》等小说尚未出现,甚至连《书剑恩仇录》也没有推出。

 《书剑恩仇录》是在五六年间问世。彼时尚在报社工作的他主持了文艺评论专栏,同时还撰写影评和小文章。

 促使金庸开始撰写小说的因素主要源于他的同桌——梁羽生。

 1954,一次武术交流为武侠文学带来新的契机。太极拳派与鹤拳流派之间的一次比武活动引发社会关注,并吸引众多观众参与讨论。梁羽生于是开始连载其武侠故事《风云三尺》。

 但由于事务繁忙而中断更新,金庸不得不接管续更《风云》,由此开启了其辉煌的文学生涯!

 然而值得借鉴的东西实在是太多。

 飞、雪、连天,笑傲神剑倚伴红颜——他不禁心中暗叹并犹豫了一阵。

 究竟是循序渐进地逐一效仿金庸的杰作还是仅仅撷取其中最为人所乐见、赞誉最多的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