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守株待兔(第2页)

 “刘大妹子,接狗蛋啊?”

 “哎,今儿个狗蛋旬休。”

 一边的小媳妇看了一下牛车上,安静坐着的沈遇安:“狗蛋上了私塾后,越发懂事了。”

 “哎呦,这可是我们老沈家的文曲星呢。”陈氏阴阳怪气地说了一句。

 牛车上的刘氏抿唇,看向陈氏:“哎呀婶子,狗蛋哪是什么文曲星啊,不过我家狗蛋读书确实厉害,书院的夫子都说狗蛋是天生读书的料。”

 杜夫子虽然和刘氏夸赞过沈遇安,但没说过这话,不过刘氏是故意拿话来堵陈氏的。

 陈氏一噎,翻了个白眼道:“哟,这么厉害,怎么不去考状元啊。”

 “这状元哪是那么好考的,我就想着读书以后,以后干什么都比种地强啊。”

 陈氏像是听到什么好笑的话一样。

 “也是,你们三房哪有什么地啊,好不容易买了地,竟然买来种菜,笑死人了,这谁家种这么多菜来吃啊。”

 赵德柱家的附和道:“对啊刘氏,你家有那个钱,还不如买两亩良田来种,怎么都比买后院的地来种菜的强。”

 刘氏闻言笑笑,找了个借口就走了。

 这些人哪里知道,他们家菜地的收入,比种地强呢。

 等刘氏他们一走,陈氏声音不小地说着三房的事。

 “要我说王氏是傻了,她不是识字吗?教狗蛋就行了,还给狗蛋去私塾,净浪费钱。”

 有人见陈氏这么说,刚刚的小媳妇说道:

 “读书也挺好的,沈族长家几个小曾孙也在石头镇读书,族长家的敬武不就是识字才能在石头镇安家吗?”

 几位大娘觉得小媳妇说得也对,族长家的敬武就是识字,才能在石头镇找到的活计。

 陈氏见大家都觉得读书好,不屑道:

 “读书有什么好的,咱们沈氏以前就属族长家最好过了,这些年因为读书,都败得差不多了,这么多年也没见读出个什么来。”

 沈鸿儒那位大官员和族长的父亲可是亲兄弟,当时就族长的父亲分的东西最多。

 这些年因为沈族长坚持家中小辈读书明理,都快把家里挥霍得差不多了。

 几位大娘又觉得陈氏说得有理,陈氏可是沈氏一族的人。

 “而且沈家又不能科举,狗蛋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想和他曾祖一样当官不成?”陈氏说到这,又捂嘴笑了起来。

 大家都知道沈氏一族是被贬到宁安村的,听陈氏这么一说,也觉得沈家浪费钱。

 有这么多银钱,还不如多买些地呢。

 陈氏虽然也是沈氏一族的媳妇,但陈氏的丈夫来宁安村之前已经娶妻生子。

 前头那个因为不想来这苦寒之地,和离另嫁他人,所以陈氏是后娶的。

 当时沈氏虽然是被贬过来的,做派却和村里人不一样。

 特别是族长和三房那一脉,都是识字的。

 陈氏嫁进来后,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就喜欢处处贬低王氏她们。

 沈遇安回家后,王氏开心地揉着孙子的脸蛋。

 王氏知道孙子今天旬休,还特意杀了只鸡。

 “娘,晚上就不用守着菜地了。”沈遇安咬着鸡腿淡淡道。

 吃得满嘴流油的刘氏抬头,“那怎么行,要是不守着,那瘪犊子肯定会来偷菜。”

 王氏看向孙子,见沈遇安神色晦暗。

 “听安哥儿的。”

 王氏一锤定音。

 天色微暗。

 沈遇安和刘氏去了菜地,母子俩在地上不知道在忙活什么。

 “狗蛋,这样行吗?要是伤着人了可怎么办?”

 “我们在自己的菜地放老鼠夹抓老鼠有什么问题?”

 要不是怕捕狩夹威力太大,沈遇安怕把人夹出大问题,到时候两家不死不休,沈遇安放的可不是老鼠夹了。

 他人不在家,村长家势大,还是不宜做得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