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大朝议。
翰林院进修的封疆大吏,也入殿参与。
按照近些年来的惯例,走完比较激烈的拷问与庙算进程后。
税务司隆重登场,对成立以来的工作进度,进行汇报。
“今年,税务司总共清查道观寺庙,三千余间,厘清田地五十万顷,查明隐匿人口,十七万。”
“两项悉数登记造册,为朝廷税务……。”
许敬宗汇报的事情,表情很是自傲。
税务司取得这样的成绩,对国库意味着极大的增长。
这是符合税务司主要职能的。
至于税务司查封的道观寺庙所得,不归他们所有,也不是他们汇报的。
职责还是要分清才是,不能越权了。
“十七万人口啊。”
李世民带着怒气说道:“万万没想到,这些寺庙竟然隐匿了如此多的人。”
“以前怎么没有发现?”
“这给朝廷带来多大的损失,带来多大的危害?”
“之前为何没有发觉,要等到税务司来清查,才能把这些虫豸揪出来。”
“一心向佛,清静高尚?”
“我看就是一群披着袈裟,祸国殃民的衣冠禽兽。”
房玄龄应声道:“陛下。”
“朝廷向来对道观寺庙宽容优待,特许他们不用纳税。”
“但他们却不思报答皇恩,做出这等违反朝廷法度,骇人听闻之事。”
“臣以为当取消朝廷对他们的一切优待,一视同仁……。”
这是商议好了的。
既然对他们动手,就要一劳永逸,彻底去掉朝廷赋予他们的特殊光环。
没了这一层光环,朝廷层面不用另眼相待,那么民间百姓也会祛魅。
道观寺庙的地位,自然会降低。
不可能再出现,清查之前的那种尾大不掉,胆敢反抗朝廷政令的行为来。
魏征举起笏板申请发言,等到许可后,道:“陛下,臣以为,防止道观寺庙再次出现此类现象,当加大对其管控的力度。”
“此外,道观寺庙太多了。”
“天下大大小小的有数千间,这该是多少人不事生产劳作的。”
“应该勒令关闭取缔一批,其弟子还俗,让其与百姓一般。”
“毕竟,他们本来就是百姓中出家的,也算是让他们回到本身。”
闻言。
群臣低声议论。
取消优待没问题,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税务司搞的这么大,还给他优待。
那税务司不是白搞清查行动了嘛?
但魏征之言,显然是出乎众人的意料。
这关闭道观寺庙,可是把人家的道统给灭了啊。
“郑国公,这是不是有点太过了,许多人出家,乃是无家可归,走投无路之下,才选择出家修行的。”
有官员道:“强令他们还俗,这有点不近人情,让他们何去何从啊。”
魏征没想到有人敢跟他顶嘴。
怎么?
老夫许久没有开炮,什么阿猫阿狗都敢来跟我碰一碰了?
“我查过道观寺庙的发展情况,寺庙道观兴盛,是从乱世开始的。”
“乱世之时,民不聊生,百姓饱受战乱,食不果腹,所以只能是出家图个饭吃,好能活下去。”
“道观寺庙大肆收容流民,壮大己身,侵吞田地,以肥寺庙。”
“如此,才让他们坐大。”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魏征对这事专门查看了典籍。
他继续道:“天下安定,他们却隐瞒不报,暗中隐藏势力。”
“也就使得他们却越发猖狂,离经叛道。”
“如今大唐盛世太平,还要这么多道观寺庙干什么?”
“既是逃避战乱,那么天下太平,就理应还俗。”
“难道说我大唐还不稳定,有战乱之象不成?”
魏征这话,说的很令人无语。
李世民也不想听魏征再说什么语惊四座的话来。
快刀斩乱麻,准了魏征所请。
“我是一个赏罚分明的帝王。”
“税务司有功,理应嘉奖。”
李世民道:“税务司对朝廷极为重要,也凸显出他们的作用。”
“朕决定,税务司升格为正四品上官署。”
“许敬宗,朕希望你税务司再接再厉,不要懈怠,担起大唐税收的重要责任。”
许敬宗激动的大喊道:“臣定不负陛下信任与厚望,臣自当肝脑涂地,竭尽全力,做好分内之事。”
税务司升格了。
还是跨多个官秩升格。
不单他跟着水涨船高,就连税务司的各级官员,也会跟着升官的。
群臣不无羡慕。
贞观二十年才决定成立,贞观二十一年底,不过两年的时间,就跨过了数个官秩。
太过夸张,令人艳羡了。
“还有何事呈奏?”
李世民问道。
房玄龄道:“陛下,臣有事奏请。”
“准!”
房玄龄道:“新闻总司事关舆论风向,负责传播信息,思想等,总领审查天下报纸事宜。”
“近些年来,报纸广受百姓关注,学子读书人好评。”
“长安报纸更是剧增到几十家。”
“臣认为,为了方便新闻总司的管理,是否适当给予破格升迁?”
李世民点头道:“诸公说说,有没有这个必要。”
长孙无忌道:“新闻总司近些来做出不少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