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吃大面 作品

第二百六十一章:给李靖上个双重保险

 翰林院牵涉的师生名义,同窗情义,是很重的。 

 没有人能够忽视。 

 别说李世民,就连李承乾都极为看重。 

 所以,大祭酒只能李世民亲自来出任。 

 翰林院也没有设置官秩,里面大多都是兼职学士,除了个别外,是根本不会固定的。 

 高士廉赋闲在家,年岁也高,不可能再参与朝政。 

 可以给他点香火情,荫及子孙后代。 

 这无关大碍。 

 其他中枢大臣,兼翰林学士,大家都教,都来传授。 

 那么师生名义,就不仅指一人了。 

 你叫房玄龄是恩师,叫魏征也是恩师,叫其他人也是恩师。 

 这份名义就要轻薄得许多。 

 “陛下虽为翰林学院大祭酒,但要操劳国事决策,翰林学院的事务,还是要落到舅公的头上。” 

 翰林院是要等到玄宗时期,才会逐渐出现并形成。 

 李承乾现在就把它拿出来,还把它的作用给变更了。 

 “长安是翰林总院,能来进修的,都是封疆大吏,官秩极高的。” 

 他笑道:“陛下担任大祭酒,不可能收县令这一级的。” 

 “应有之意。”高士廉点头,“所以要在地方也设立翰林院?” 

 “对,地方翰林院,在道治所设立,只设九处。”李承乾道:“这就可以把县一级主官给纳入,可进修的范围。” 

 “这一点,就需要舅公多多费心,操持此事了。” 

 高士廉脸上涌出一抹红色。 

 他以为自己告老下马,没有再做事的机会。 

 谁知道,他还能发挥余热啊。 

 “多谢殿下恩典。” 

 “这是陛下首肯的。” 

 李承乾强调。 

 “伏惟陛下作威作福。” 

 高士廉是应下了这教导大学士的差事,对他来说,错过这样的天赐机遇,比杀了他还难受。 

 到底是高明啊。 

 他还念着情分在的。 

 “对了殿下。”高士廉顿了顿,道:“近来那些世家大族很不安分,频频来找臣。” 

 “对二十一条规划,很是不满。” 

 “些许微词罢了,他们还影响不了大势。”李承乾很是平淡的说道。 

 讲道理。 

 自从北征高句丽,大功一成。 

 大唐内部的压力,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五姓七望? 

 他们集体跳反,李世民都不带眨一下眼睛的。 

 这就是李世民如今的威望与压制力。 

 在李承乾的一手促成与推动下,李世民为圣天子,能镇压世间一切敌! 

 “殿下还是不要轻视,他们可不是微词,是意见大了。” 

 高士廉提醒道:“许多家族的话事人,都来长安了,有些没来,也是派了威望不小的。” 

 “哼!” 

 李承乾冷哼一声,“螳臂挡车,困兽犹斗罢了。” 

 “且看他们能兴起什么风浪来。” 

 他还巴不得这些人跳出来了。 

 不跳出来,都没找到合适的机会跟理由收拾他们呢。 

 “舅公先行准备,具体的章程还在商议之中,应该过一两个月,诏令就会下来了。” 

 李承乾道:“舅公有什么想法,也可上奏提出来。” 

 “争取在今年年前,把第一批进修官员的名单敲定。” 

 “刚好等他们过完年后,再来长安。” 

 说完,李承乾就走了。 

 高士廉抿着茶水,看到李承乾的茶碗里,还冒着热气,他不由笑了。 

 “老骥伏枥啊。” 

 “你们也想不到老夫还有今天吧。” 

 “我不站高明,站你们这群忘恩负义之辈?” 

 “做梦去吧。” 

 …… 

 “知道为什么要让申国公任教导大学士吗?” 

 回去的路上,李承乾看着喧闹的街道,随口问道。 

 他是微服出行的,并没有大搞排场,让锦衣卫打出仪仗开道。 

 所以能够见到长安百姓来往的景象。 

 狄仁杰规规矩矩的坐着,意简言骇道:“申国公年岁已高。” 

 “呵,你小子倒是看的明白。” 

 李承乾笑了笑,道:“明日去给卫国公府去个帖子。” 

 “我过几日会去登门拜访的。” 

 “是!” 

 “不回东宫,把魏征叫上,去太极宫。” 

 李靖一万个没想到,太子会亲自登门。 

 一直以来,太子与他们这些武官的关系,并不紧密,一切都是公事公办,从来不会有私下来往。 

 有来往的,也仅有河间郡王一人而已。 

 这次来见他,李靖是如临大敌,后背发凉。 

 他都不知道该如何跟太子相处交流。 

 “这么忧心?” 

 张氏见夫君忧心忡忡,不由问道。 

 “哎,如何不忧啊。” 

 李靖叹息一声,道:“太子不见他人,偏来见我,你说这……。” 

 “你是担心陛下吧?” 

 李靖不作声,是默认了。 

 “我说啊,你有些时候就是过于杞人忧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