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吃大面 作品

第二百三十八章:李世民的军事作战会议

 李绩的话,让众人陷入沉思。 

 太子的意思很明显,毕其功于一役。 

 要想打一场会战,那么就要促使高句丽调动大量的兵马,投入到会战点来。 

 可以预料到,必然是一场以少打多的局面。 

 冒险程度很大,但风险收益却拉满。 

 只要会战打赢,那么往后高句丽就不可能再有力量,作出大的抵抗。 

 李承乾并没有过多言语。 

 他只是给出战略意图,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在战术层面上,自己远不及李靖,李绩等人的。 

 就是李世民,李承乾也是绝对无法碰瓷的。 

 人家可是天策上将,是刀枪火海打出来的硬骨头,大丈夫,是马上皇帝。 

 在他们面前指挥战事,就有点班门弄斧,指手画脚了。 

 他是皇太子,就该做皇太子的事。 

 指挥战事都要你皇太子插手,要将帅何用? 

 “打!” 

 李世民看着地图,自信满满的说道:“为什么不打。” 

 “什么冒险不冒险的,突厥,薛延陀我们都灭了,区区一个高句丽,还让我畏手畏脚了?” 

 “太子说的很对,持久战对我们不利。” 

 “会战是最好的办法。” 

 陛下与太子都赞成会战,两宫思想统一,他们只能是基于会战的框架,讨论作战。 

 “陛下,既然要打会战,为确保能够万无一失,是不是让卢国公分兵一部到幽州?” 

 李绩说道:“毕竟,一旦要打会战,战局瞬息万变,手头可指挥的兵马多一点,也能更加从容点。” 

 李靖捻着胡须,道:“陛下,英国公的建议不错。” 

 “陛下亲征,考虑周全总没错的。” 

 “我们在高句丽是异地作战,地形没有高句丽熟悉……。” 

 他在提醒李世民,不要骄狂盲目,你是亲征,稳妥一点总是没错的。 

 这次调动大军,总计十万。 

 四万在山东备兵,六万屯集幽州。 

 这十万大军,可是府兵改制后的常备军。 

 他们的战斗力,并没有得到检验,这一次征讨,也是看看改制后的常备军战斗力。 

 朝野内外,都想看看常备军,到底是不是优于府兵。 

 当然,还有一点,思想指导到底能否增加军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这一点也极为关键。 

 当然,也有其他缘故。 

 远征作战,后勤战线会拉得很长。 

 李世民也汲取了隋炀帝征高句丽的教训。 

 在后勤补给上,他是有考量的。 

 至少做好了后勤会出现问题的最坏打算。 

 幽州六万,出现最坏的情况,也不会至于使得战局糜烂,重蹈前朝覆辙。 

 李世民双手撑住指挥棍,站在地图上思索。 

 从高句丽,百济,新罗等等地域来看,是一片很是广袤遥远的地区。 

 距离长安,不是一般的远。 

 “江夏王!” 

 李世民喊道。 

 “臣在!” 

 “你这个府兵大都督,能不能在开春之前,调集十万府兵秘密北上幽州。” 

 李世民这话,不是疑问句,是肯定句。 

 李道宗听出话里的意思,道:“陛下,没有问题。” 

 “山东府兵,下马可开垦,上马可作战,平时训练并没有懈怠。” 

 “那就好。” 

 李世民道:“上官仪。” 

 “臣在。” 

 “传令,调太原粮草至幽州,洛阳粮草至太原。长安后续粮草补充洛阳。” 

 “遵令!” 

 李世民在地图上走了两步,淡淡的说道:“卢国公的四万兵马不动。” 

 “让他充分备战,大战一起,令到即动。” 

 “既然要打会战,就是速战速决,粮草问题,就不要考虑太久。” 

 “我把一年的粮草,拿来当做三个月来用。” 

 “六万三个月吃不完,那就让二十万人马来吃。” 

 李承乾颇为讶异,李世民这决策太果断了。 

 指挥思维也转变得极快。 

 这是用长时间大军消耗的粮草,换来短时间内更多的兵马参战,做到会战必胜的决心。 

 六万看起来很悬。 

 但二十万打一场会战,那就完全没有任何冒险一说。 

 可以说,太看得起高句丽了。 

 “明年六月!” 

 李世民指挥棒点着地图上的高句丽,道:“六月之前,必须消灭高句丽主力。” 

 “所以这个会战,我们要怎么才能打成。” 

 “怎么才能让渊盖苏文这个逆贼,投入大量的兵力,来跟我们打会战。” 

 “诸位,有什么想法,尽管说说。” 

 众人没有第一时间说话。 

 李承乾也不吭声,他并不想发表想法的。 

 “药师,你觉得要怎么打?” 

 李世民点名道。 

 “示敌以弱!” 

 李靖有点兴奋起来,他围绕着地图转圈,道:“高句丽不知陛下密调十万府兵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