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吃大面 作品

第二百二十二章:孤在中枢给他们留了位置

 官职互调。 

 这是李承乾这次要干的事。 

 大唐并不是没有这样的制度与举措。 

 只不过,这个举措,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有很大的阻力。 

 没有谁想愿意,离开自己好不容易才扎根,治理好的地方。 

 这地方有自己的人脉,有自己的影响力。 

 去其他地方,一切都要从头再来。 

 谁高兴这么折腾啊。 

 既得利益的人太多了,这条举措的推行就会阻力重重。 

 “殿下。” 

 “要一次性将他们调动互换吗?” 

 长孙无忌不无激动的说道:“这可能会引起地方大混乱的。” 

 李世民眼眸微微的眯了起来。 

 他自是明白其中的精髓与要害。 

 但他现在不说话,看太子怎么应对。 

 房玄龄也被吓到了,“殿下,此事是不是从长计议啊。” 

 “毕竟还要考虑实际情况,有的地方富足,有的地方穷困。” 

 “主官们互换的话,肯定会有怨怼的。” 

 魏征也是附和,道:“还是先少量调换,这样也在可控范围呢。” 

 怪不得之前太子不说这个。 

 这要是传出去,天下哗然,会引起大震动的。 

 “地方大混乱,就过于危言耸听了。” 

 “梁国公的怨怼之言,也是好笑。”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郑国公说的少量调换,与其长痛不如短痛。” 

 他微微倾俯身子,眼神威严的看着几人,“各地皆有府兵屯田开垦。” 

 “主官离开了,地方就要混乱了?” 

 “朝廷调令,主官们敢不听从,他们眼里只有自己,没有朝廷是不是?” 

 “孤看啊,他们是一个地方安逸享乐,颐指气使惯了,挪不动自己的窝。” 

 “朝廷要调他们去他地任职,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如果说,府兵还没有展开。 

 李承乾还不会这么做。 

 但现在府兵改制,在天下各道州,尤其是山东等地,遍布开垦的府兵。 

 这些府兵,可不是靠自给自足,自掏腰包干事的。 

 是朝廷在发军饷,养着他们。 

 他们是听谁的? 

 自然是听天子的。 

 李道宗这个府兵大都督,可不是白当的。 

 “殿下,主要此事牵连太广了。” 

 长孙无忌道:“不说其他,就是主官们赶路,熟悉当地地方,也需要极多的时间。” 

 “此外,一旦有人到了新任之地,自怨自艾,不理事该如何?” 

 李承乾突然笑道:“赵国公这话,倒是提醒了孤。” 

 “正好,有人不愿做事,那就让次一级的官员升升上去。” 

 长孙无忌面色微微一变。 

 官场中,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 

 越到上面越是如此。 

 下面不知道有多少官员在等着上面挪位置出来,他们才好上位。 

 不做事,不管事? 

 那想干事想上位的大有人在。 

 “朝中有不少官员,才干能力都很出众的。” 

 “只不过是欠缺一些资历跟地方经验,正好也可以外放嘛。” 

 李承乾道:“屁股下的位置不想坐,那就给其他想坐的人机会。” 

 “陛下。” 

 “是否命吏部先在朝中展开遴选,符合要求的,草拟入外放为官的名单里。” 

 “凡是朝中外放的官员,升一级任用。” 

 “此外,也可对道州的别驾,都督府长史等遴选,以作预备?” 

 李承乾从来不打无把握的仗。 

 既然决定好平调互换官员,那么就要做好相应的准备。 

 道州主官反对,但低他们一级的官员,给他们升迁的希望,那么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了。 

 还是那句话,天下道州这么多,想要往上爬的官员不计其数,但别人不动位置,自己就没坑。 

 把朝廷中寻求升迁的官员,升一级外放。 

 地方官员升迁使用。 

 他们可是巴不得有人不作为,取而代之呢。 

 三人彻底被干沉默了。 

 房玄龄有心说什么,但也无从说起。 

 魏征则是摇头。 

 太子这一招借力打力,让无数官员虎视眈眈,那被平调的官员,怕是屁都不敢放一个。 

 说不定,这次还会引起一场官场大斗争。 

 “太子说的倒是不错,朝中不少能干才学之人,是需要多多磨炼,积攒资历才是。” 

 李世民笑吟吟的说道:“辅机,这事就交给你办了。” 

 “也算是筛查一番朝中官员的能力,要是有埋没的人才,正好可以任用。” 

 “至于地方的,那就从县令一级开始遴选。” 

 他主动把人选范围扩大了。 

 县令一级的官员,天下更多,他们要说没野心往上爬才怪。 

 这就是牵一发而全身。 

 最上面的调动,对下面往往意味着机会。 

 尤其是有人下马。 

 下州刺史,想当中州刺史,中州刺史想升上州刺史。 

 一次升迁,就意味着自己的官阶跨越,品阶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