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丰富粮食(第2页)

 百姓们:就这什么地膜,他们就没办法弄出来。

 而且后世的交通是真的很便利!

 北方种的蔬菜可以供应到因夏季灾害频繁的南方,当北方气温降低不再合适种植蔬菜的时候,又变成了南方供应北方蔬菜!

 还有什么冬暖式蔬菜大棚,里面的西红柿竟然已经可以采摘了。

 清代。

 “西红柿还没成熟呢,怎么就开始采摘了?”

 “等熟了再运输的话估计都烂了,他这个时候采摘刚刚合适,加上路上的时间,到达商户手就刚好成熟。”

 “我看我也要试试这是什么大棚。”有人跃跃欲试。

 “你确定?”旁边的人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你看看那些结构,钢架,水泥什么的,你上哪找?没有钢架只有铁架,你弄这么多的铁就不怕被人告发你造反吗?”

 “那我就不用铁,用木头,竹子来代替。”

 “那上面那块棚呢?”

 “先拿稻草和粗布试试!”那人咬牙道:“一年可以种三季呢!你不眼馋?”

 “……”眼馋是眼馋,但前期可是需要投入大量金钱作为实验,还不一定成功。

 “反正我要试试。”那人说道:“而且……”

 “而且什么?”

 “……”他却没在说话,而且,他希望能够给这个国家注入一丝的活力,大家都这么做的话,大清会不会变成天幕里的荷兰一样呢?

 有了这么多的钱,钱又可以做很多事情。

 那样,到后期能不能避免那些屈辱的事情?

 他们的孩子,不要变成老鼠……

 明朝。

 朱元璋皱眉:“这是什么果子,居然是蔬菜?不知道味道如何?”

 朱标:“父皇,这应该是从外面传过来的。”

 “嗯。”朱元璋点点头:“以后这些传进来的种子果子之类的,一定要弄清楚是做什么的。可不能把像罂粟那样的东西混进来。”

 朱标表示明白。

 明万历之后。

 有人一拍大腿:“哎呀!这不是从番邦传来的洋柿子吗!没想到居然是蔬菜!”

 然后一叠声喊道:“快快快,看看那洋柿子结果了没有?成熟了的话给我炒了,我要尝尝这是什么味道的。”

 精明的商人立即开始高价回收洋柿子苗,先让一些农人试着种,看看这个果子好不好吃。

 如果市场反应良好就可以大规模的种植。

 看后世人的种植,这个洋柿子肯定是好吃的!

 明之前的朝代:……

 不认识,不知道……

 但是后世的温室大棚的技术实在令他们眼红。

 “新型的大棚温室,12亩只需要一个科技人员就能管理!”诸葛亮不断地赞叹。

 “没有土就能种植?这是何道理?”刘备不解。

 “所以这就是农事需要念更多书的原因吧,如果没有知识,那也没办法做成这样。”诸葛亮都想办个农业大学 了,但是知识回来传授?

 这种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的。

 “后世人真的太幸福了!光是这些大棚生产的蔬菜年产量居然超45亿公斤!!多么不可思议的产量啊!”

 “是啊,如果我们也能有这么一半的产量就好了。”

 “想多了……”

 百姓们唉声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