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二歌 作品

第三百七十一章 长安动乱,曹操回军(第2页)

 “亏汝受得天子之恩,今曹贼乱政,谁人不知,我等尚且不惧,何如惧之?” 

 说着他便拉着韦晃要走,可伏完见他言语刚烈,却是大喜,乃以实情相告: 

 “非吾惧曹尔,吾亦受天子之令讨贼,奈何无人可信,方才如此。” 

 “二位即知曹贼恶政,与其求告,不若反之,我等密谋夺了长安,内诛乱贼,外结刘征东,岂畏区区校事?” 

 二人见他想要效仿董承故事,皆是大惊,可随之却又像是找到了同志。 

 可终究董承之祸就在眼前,贸然兵变显然不太现实,由是耿纪便言道: 

 “国舅欲行此事,须有外援,须先救得金祎,我等同谋此事方可行之。” 

 伏完听此,也觉有礼,但他知道校事只听曹操之令,莫说刘协下诏,便是荀彧也不行。 

 听着耿纪本来想找贾诩帮助,他便道:“贾文和素重名望,必可助力。” 

 随之他便让二人直接去求告贾诩,必能救得金祎,二人从之,又来面见贾诩,言说诸事。 

 贾诩闻得此事,知道现在形势严峻,校事如此纯属是在给曹操添乱。 

 所以他一口应诺,又找到了校事的另一个统领卢洪,让其放了金祎。 

 曹操麾下校事和刘备军中监察一般,实行多权分立,以卢洪、赵达主管。 

 相较赵达而言,卢洪更好说话,索性卖了老贾一个面子,放了金祎出狱。 

 而经过赵达一番拷问,金祎直接去了半条命,耿纪、韦晃见之,皆是感愤流泪,怨气冲天。 

 将金祎扶回府内之后,又将和伏完的交谈告知了金祎,寻求支持。 

 金祎本就恼怒曹操,此时恨不得曹操族灭,索性给二人献计道: 

 “此事无兵不可行也,须得外援,今有马腾、韩遂在侧,可先诏令彼等入京勤王。” 

 “待得二人至此,我等各领家僮,夺了城门,里应外合便可成事。” 

 “为虑伏国丈现在为曹操所忌,不可让其请旨,我与太医吉平相熟,可让其入宫求旨!” 

 二人得了建议,顿时有了主心骨,又去试探吉平,见其果有忠心,便言诸事。 

 吉平受令之后,即在等待时机,正逢宫中有人生病,叫他入宫,方得入得宫内。 

 见了刘协说完一切,他又请求刘协下一封密诏,让他带出宫城。 

 刘协自从上次被曹操威胁之后,这半年一直都在忐忑之中渡过。 

 此时听说刘备打到了洛阳,听众人要招马腾韩遂助力,又是欣喜,又是忧虑道: 

 “昔日大将军诏令董贼入京,方至李郭之乱,后又逢曹操入京,又至今日之祸。” 

 “谁知马腾韩遂又比曹贼好上多少,既是刘征东在侧,何不诏刘征东前来救驾!” 

 正是吃一堑长一智,刘协这人很聪明,在经历董卓、李傕、曹操三任权臣之后,他知道天下诸侯大多一个鸟样。 

 唯一不同的是,曹操保持了两三年的恭敬,不想董卓、李傕那么直接。 

 现在马腾韩遂虽然算是外臣,可入京之后,难保又是对他各种限制欺辱。 

 与其继续培养一个曹操,为什么不等刘备前来呢?他也想通了,刘备怎么说也姓刘。 

 实在不行,入了刘备手中,他就把皇位禅让给刘备就是,至少能保刘氏江山。 

 想来只要他主动一些,刘备这个仁义之人,也不会亏待了他才是! 

 这样不必继续留在这些外姓军阀手中要好?这个问题,吉平自然无法回答。 

 刘协见之不甚机敏,索性咬破手指又血书一封,诏令刘备尽快入关中勤王。 

 吉平得到诏令之后,便回到自己府内,让儿子吉邈将诏书交给耿纪等人。 

 耿纪等人见得血诏,自是痛哭流涕,可见书上只诏刘备,不招马腾韩遂,又是一阵犯难。 

 亏得金祎其人颇能变通,索性让耿纪等人伪诏马腾韩遂入京,将真诏书传给刘备。 

 这样一来,马腾韩遂会来,刘备自然也会来,等刘备到了,马腾韩遂多半也不敢和起冲突。 

 如此谋划之后,一场针对长安的政变便埋下了伏笔,两封诏书分别朝着南北发去。 

 而就在众人谋划之时,曹操的主力兵马,却已经进入斜谷,回军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