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二歌 作品

第三百一十八章 汉越杂居,屠夫之名(第2页)

 而他一询问此言,就见诸葛瑾笑道:

 “若说东治县,早已汉越杂居,难分族类。”

 “若是细分,汉民约莫四五万,越人到有五六万!”

 “原来如此,这样看来,东治却也不算小城!”

 秦瑱听着东治有近十万百姓,不由点了点头。

 十万百姓,便有了两万户,相较中原一些中等县城也不差多少。

 但桥珂看他点头,顿时就一脸好奇道:

 “夫君,按理来说,越人夷人都是异族。”

 “何以此地汉越可以杂居,吴郡夷人却只得为奴作婢?”

 桥珂这话一出,诸葛瑾便一阵不语,桥瑛则是瞪了她一眼道:

 “夫君尚在病中,何以又说这等烦心之事!”

 桥珂见之,顿时知道失言,忙捂住了小嘴。

 秦瑱见得此状,却是不在意的一笑道:

 “说甚烦心之事,吾却不放于心上!”

 实际上桥瑛口中烦心之事,指的是有些儒士对他的谴责。

 此事自然和他攻打夷洲以夷人为奴之事有关。

 虽说他攻打夷洲给江东带来了巨大利益,但也给他带来大量负面评论。

 毕竟在儒家传统观念之中,夷人是落后,未开化的代表。

 故论语之中,便有子欲居九夷之言,提倡用礼仪去教化夷人。

 而秦瑱直接对夷人兴兵,并以之为奴,显然不符合儒家教义。

 于是以陶丘洪为首的一票“大儒”,就指责秦瑱之举毫无儒家风范,枉为大儒之徒。

 遇到夷洲这种地方,就应该大兴教化,威服夷狄,让其知晓中土之礼仪。

 而不是见其落后,便兴兵讨伐,并且公开售卖,以为奴婢。

 要知道现在刘备麾下,可不像当初一般小猫两三只,现在儒士数量不少。

 陶丘洪一表态,像是许慈、华歆等人便纷纷上表,劝刘备下令停止此举。

 可老刘虽然对汉民仁慈,可却从根本不喜欢儒家经义。

 所以面对这些弹劾之言,刘备直接来了个冷处理。

 甚至还发信给秦瑱表示淮南士人虽然颇有微词,但你不需要在意。

 但就是因为这种处理办法,却导致事情越演越烈。

 毕竟除了这些儒生之外,秦瑱还有一大票“仇人”!

 比如那些在秦瑱政策下被迫屈服的士族,还有会稽那些豪族。

 这些人见秦瑱被攻击,便在一旁煽风点火。

 甚至给秦瑱取了一个外号——秦屠夫!

 直到这个外号传回淮南,刘备才知道事情闹大了,急忙下令不准再谈论此事!

 并且再度发信安抚秦瑱的情绪,让秦瑱不要在意。

 此外尚有徐庶、陈登、袁涣、刘馥、鲁肃等一票人相继发信前来问候。

 蔡琰作为妻子,自也发了几封家书过来表示对他的支持。

 就连大桥珂在家中,也尽量不会提起此事,怕影响秦瑱心情。

 唯有秦瑱像是个没事人一样,该吃吃该喝喝,并不放在心上。

 要说为什么呢?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因为他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况。

 在他看来,自古以来被儒生骂的人多了,不过是被骂几句,又能如何?

 现在他之所以被骂,就是因为他名声太大,树大招风。

 谁都指望他这个大儒之婿,能效仿蔡邕那样为文人之表。

 这样一来,一旦做了什么有违儒家道义之事,自然就会招骂。

 但被骂对他来说并非坏事,因为这代表了他有污点!

 等到合适的时机,他想退就能以此为由退却。

 相反,如果现在一群文人给他歌功颂德,那他可就要担心是谁想要捧杀他了。

 所以秦瑱现在就一个想法,你骂你的,我做我的!

 我不仅要攻夷洲,连带倭国、高丽都得屠上一遍。

 正好如此也就遂了这些人给他冠上的屠夫之名。

 当然,这些也只是他的内心想法,眼见桥珂疑惑,他便笑道:

 “夫人须知,越人与夷人虽然都是异族,可其本质却不一样。”

 “因为越人在此杂居,彼等识汉字,说汉语,与我等并无二状。”

 “虽彼等源于古越,却也是汉家一员,理应同等对待。”

 “然则彼等夷人不识礼仪,茹毛饮血,难以与我等共存。”

 “故可以其为奴为婢,待得百年之后,彼等后代生于汉土,虽为夷人,却也是汉民一员!”

 “夫人只知我等现在皆为汉民,岂不知千百年前,我等恐怕也是夷人哩!”

 桥珂见秦瑱没有生气,反倒如此玩笑,自是咯咯一笑道:

 “夫君生的如此高大,想必是个北夷,我与姐姐生于庐江,定是南夷!”

 “是了是了,如今南北夷人,都是一家矣,来日亦当如此!”

 秦瑱等人说说笑笑,不一会儿便到了县府之内。

 秦瑱先一步下车,又带着大小桥入府,让诸葛谨医师唤来看病。

 结果医师把脉看了许久,断言秦瑱已经好了大半,只需将养即可。

 众人听得这话,自是欣喜不已,将心放到了肚子里面。

 毕竟现在江东没谁都行,就是不能没有秦瑱。

 他们这些人都跟着秦瑱混饭吃的,若是没秦瑱,谁带他们建功立业去?

 可还没等他们欣喜,却见魏越突然一脸凝重的行入府内道:

 “府君,不好,那群越人又来我城外劫掠矣!”

 此话一出,众人便是笑容一滞,秦瑱亦是眉头一皱。

 看来这个东治城,并非表面上看去那么祥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