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二歌 作品

第三百一十六章 沮授之叹,神秘情报

 兖州,阳武县,袁绍大营之内。

 自不谈曹操这边如何作想,实际上在袁绍军中也正在商议这一战要不要继续的问题。

 不过相比曹操是因为粮草而担心,袁绍这边便是因为人心不齐的问题。

 简单来说,其麾下现在分成了两个派别,坚持进军的一方,建议停止的一方。

 就是这两方人员差距有些大,建议进军的分别是郭图、逢纪、许攸、辛评、荀谌等人,而建议就此停下脚步的只有一人,沮授!

 只见此时袁绍军大帐之中,沮授一脸慷慨的对袁绍陈词道:

 “主公,我军及至阳武已可止也,须知我军虽多,却不如曹军精锐。”

 “曹军虽胜,然则在去年,曹操转战千里,粮草储备必然不足。”

 “故曹军宜速战速决,我军宜缓军缓战,拖延时间,”

 “官渡之地位于鸿沟以南,曹操从去年就在此处备战。”

 “我军现在进攻,短期难以攻破曹军防御,如何可轻易进军!”

 “我军只管在此处以逸待劳,如此待得秋收之前,曹军必败!”

 而他一说罢,便见郭图起身一笑,抚须道:

 “别驾此言当真可笑,昔日乃是监军力劝主公速战。”

 “彼时主公未从,至于现在,别家又劝主公缓战,我等属实不知监军是何意图。”

 “且监军自称有病欲退,为何今日又要前来相阻?”

 “莫非是不忿主公除尊驾监军之位,故此多言?”

 他说的请战之事,发生在曹操转战之前,彼时袁绍还在打公孙瓒。

 沮授一听曹操远征西凉,便和田丰劝袁绍回军突袭兖州。

 但袁绍那个时候没有答应,直到曹操退回之后,他又和田丰统一了口径劝袁绍缓进,这一直都是郭图逢纪等人攻讦他的地方!

 之前在延津之时,沮授就因为劝袁绍不要渡河,被袁绍剥夺了军权。

 此时再度提起,郭图自然而然便故技重施,在攻讦沮授的忠诚度。

 他倒不敢直言沮授已经里通外敌,但言语之间意思已然很明显。

 沮授听得此言,自是一阵恼怒,指着郭图怒喝道:

 “尊驾也是智者,何以说出这等不智之言。”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策略当依时事而动。”

 “昔日曹操主力自在西凉,兖州空虚,正是我军南下之时。”

 “我等坐镇后方,知道此事,自当劝主公趁势出击。”

 “而现在曹操以诡计让我军背负骂名。”

 “我军出兵已无大义,并非攻城掠地之时!”

 “且现在不止曹操,刘备亦在阻挡我军兵马。”

 “他两家合兵,我军如何可得速胜?”

 “故老夫虽在病中,亦当劝主公暂时休兵,待得时机成熟再进。”

 “而诸公,只为自身之利,便求主公速进,连败至今尚不觉悟。”

 “吾属实不知诸公现在又是何意,是何居心?”

 郭图听得此言,自是神色一恼,但他话没出口,许攸便冷笑道:

 “似若监军之言,此战有监军一人便可,我等皆可返魏郡矣!”

 许攸这一开口,众人自也起身表达自己的不满、

 沮授见之,一一回应,对众人之言逐一驳斥。

 而就在这时,一直没有多说的袁绍却猛地拍在了案桌上冷喝道:

 “吾今日招诸位前来,本为商议进军之策!”

 “何以诸位却在此处互相辱骂,若叫曹阿瞒知之,当如何看待我军?”

 一声冷喝之中,众人都止住了话语,独有沮授沉声道:

 “事到如今,主公尚在忧虑自身颜面否?”

 “主公这般行事,把我十数万将兵性命放在何地?”

 到了现在他已经豁出去了,因为他仿佛能看到曹操在官渡布置的一个口袋,袁绍却像是无知无觉一般朝着里面猛冲!

 若是他没有随军便罢,现在就在军中,怎么能作视袁绍钻进去?

 可他此刻只觉很无奈,因为除了他之外,郭图、逢纪、许攸这三人都在争权夺利。

 辛评与荀谌因为身份特殊性不敢多说半句,只有他还在奋斗。

 故而他言语之间,已然有了一丝冒犯之意,不成功,便成仁。

 他的话语自然激怒了袁绍,只见袁绍脸色胀红道:

 “先生乃欲效仿田元皓之故事否?”

 田元皓也就是田丰,在这个时间线上,同样因为触怒袁绍而被下狱。

 沮授闻得此言,便知袁绍已然无法劝服,一时低头黯然道:

 “若是明公果有此意,授愿束手就擒!”

 袁绍见他如此模样,自是心生不忍,实则他下狱田丰,也是因为田丰太过刚硬。

 而沮授比起田丰,为人处事都要低调不少!

 之前若非沮授一直为他统

管三军,他也不可能安心剿灭公孙瓒。

 看着沮授一副舍身就义的模样,他索性沉声道:

 “故知汝有此愿,吾却非那等害贤之人!”

 “吾知汝身体有恙,自己下去修养既是!”

 “然则劝阻进军之事,切莫再言,下去吧!”

 沮授听得此言,抬头看着袁绍,自是欲言又止。

 犹豫了片刻,看遍帐内众人,无奈只得拱手退去。

 待得沮授离去之后,袁绍继续商议军事,最终依照了许攸与郭图的建议,准备出兵直达官渡。

 而另一边,沮授行出帐外,看着十数里联营,不由叹息道:

 “主公志骄意满,部下追求功利,来日若败,我愧尔等!”

 言罢,对着远处深深鞠了一躬,便到帐中长吁短叹。

 可就在这时,忽听帐外响起一阵脚步声,随之一人掀帘入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