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二歌 作品

第二百一十三章 老将出马,纠结的蔡瑁

 对于蔡瑁来说,刘表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先是主公,而后才是姐夫。

 所以他历来都是与刘表同心同德,唯命是从。

 本以为他爹蔡讽对他做的事情很满意,没想到蔡讽对刘表评价却这么低。

 一时间他跪在地上,神色复杂,低声道:

 “父亲慎言,小心隔墙有耳,害了我蔡氏啊!”

 然则蔡讽闻此,却冷笑着拄拐起身道:

 “老夫治家数十载,府内上下何人老夫不知?”

 “但叫今日之言传出半句,老夫亦合该一死!”

 “再者,老夫为长,刘景升乃后辈,便听此言,他又敢如何?”

 相较蔡瑁的小心翼翼,蔡讽尽显老将之风,他如此怒骂,自然是有把握的。

 蔡瑁听着这些话语,自是眉头紧皱道:

 “孩儿属实不知父亲何以,莫非是孔明方才对父亲进了谗言不成?”

 “怎的父亲今日竟会如此恼怒,甚至辱及使君?”

 问题如果不是出在他身上,那多半就是诸葛亮刚才说了什么蛊惑之语。

 不然他老头子应该不至于态度转变如此明显。

 可他越是如此,蔡讽便越是恼怒道:

 “事到如今,还在牵扯孔明不成?”

 “如此观之,汝不如黄承彦远矣!”

 “孔明乃是君子之心,兼之天资聪颖,实乃佳婿,方才前来,只是问候老夫身体,何曾有丝毫不敬之言?”

 “倒是儒子,至返家后,便几次牵扯!”

 “老夫虑汝年少之时也是聪颖之人,不料及至如今竟这般愚笨!”

 “吾且问你,刘景升如何能与刘玄德相比?”

 “刘玄德其人何等家世?织席贩履之家!”

 “其人以白身起兵,军功进阶,累至今日,已占据淮南偌大土地,雄兵十数万,贤臣良将无数。”

 “反观刘景升,光和七年,刘玄德还是白身之时,此人便已出任北军中候。”

 “初平元年至此,得荆州之地,竟是一事无成!”

 “两者哪有仿佛之处,如何难评一二?”

 蔡瑁听着这阵反驳,便是心中一闷,沉声道:

 “可使君在政七年,荆州四处肃清,万民臣服。”

 “虽不至于兵强马壮,但也不当如此贬低才是!”

 他心想若是通过成绩来评价的话,刘备虽然较好,可刘表也不至于如豚犬!

 他刚一说罢,蔡讽便自冷笑道:

 “若他忠君爱民,保土一方,吾还算他有些本事!”

 “然则此人如何行事?听得天子蒙尘,便即祭祀天地。”

 “空有兵马,不思勤王治政,只知坐守一方,召集一些穷酸腐儒,便于此处每日空谈。”

 “于国何益?于家何益?莫非以为汉室衰微,他便能裂土封王不成?”

 “昔日老夫已之为婿,乃欲以荆州之土,奉他成周公之业,扫平四方,荡尽四夷,成就一番伟业!”

 “若果真如此,则我蔡氏助力,亦能保子孙富贵。”

 “不料此人竟如此不思进取,勤王不去,王命不尊,而今人家奉诏而来,此人还自枉顾。”

 “尔等当荆州可独立百年不成?此地是龟壳之内?可让尔等固守于此?”

 “若早知此人如此,老夫安肯以之为婿?”

 “刘玄德起于苦寒之中,十数年不改其心,仍旧尊王攘夷,立意讨贼。”

 “虽家世已衰,却仍获天子之赐,已为天下一雄!”

 “与之相比,刘景升岂不如豚犬尔?”

 虽说蔡氏是典型的家凭女贵,但这种依靠女人尚未行为,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投资行为。

 而蔡家的投资理念,就是家世并不太重要,个人能力至上。

 就像他姐夫张温,本人家世不强,但却肯一心向上,由此蔡氏才会与之结亲。

 这一桩生意,直接就让他蔡家崛起,他虽然不为官,可其兄蔡伯起,却官至东莱太守。

 两个侄儿蔡瓒和蔡琰分别为郿相和巴郡太守。

 可以说一步就让蔡家步入了大士族的行列。

 到了这一步,蔡家政治资源有了,该求名声了,由是蔡讽又将女儿许配给了黄承彦。

 在刘表入荆州之后,又进一步巩固家族地位,投资了刘表。

 本来按照蔡讽的想法,有黄承彦和刘表两个女婿,足够保证蔡氏有余力冲上顶尖士族。

 可他没想到,黄承彦还好,好歹成了一方名士,刘表却是扶不起的烂泥!

 坐拥偌大一个荆州,你要尊天子,那你就去勤王,成周公之业。

 你要是不想尊天子,那你就争抢地盘,招收各种人才为己用,用来争霸天下。

 结果刘表两条路都没选,而是选择即不尊天子,又不争天下!

 以前刘备没有崛起,他们还没有对比,现在一对比

起来,刘表真就是窝囊女婿。

 故而眼见蔡瑁现在还要帮着刘表阻拦刘备,蔡讽就气不打一处来。

 心想老子是不懂国事,但老子懂投资,刘表和刘备谁更有潜力,这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

 即便刘表是女婿又能怎样?终究是个外人!

 他老蔡家有必要跟着刘表一条道走到黑?

 要知道,刘表没有蔡氏,那就成不了现在的刘表。

 可蔡氏没有刘表,换一个主公,蔡氏仍是蔡氏!

 所以在诸葛亮来访的第一时间,蔡讽就已经盘算好了后路。

 面对搞不清楚主次关系的蔡瑁,他才会如此恼怒!

 他这一番话说完,蔡瑁已然怔在了当场,眼中多了一丝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