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二歌 作品

第一百八十六章 内忧外患,曹操出兵


 实则刘晔的担心并不无道理,其实在他们抵挡袁术之时,刘宠遇刺的消息就已经传入了许昌城内。

 自从昔日在知道刘备和刘宠有交易之后,郭嘉对陈国的注意就从未减少。

 由是远在之前刘晔返回陈国之时,郭嘉就关注上了刘晔其人。

 眼见刘晔迟迟不去,他便对曹操汇报道:

 “明公,我军探子来报,言说刘备麾下参军刘晔,在出许县之后,便停留于陈国境内!”

 “似无返回寿春复命之意!”

 彼时老曹正在因为处置杨彪之事和一众老臣掰腕子,一听此言,便皱眉道:

 “吾闻刘晔亦是汉室宗亲,既是留在陈国,恐是刘备亲善刘宠之举!”

 然则郭嘉一听,便即摇了摇头道:

 “若只是存心亲善,刘晔来时与刘宠相遇,去时再见一面,已然可示亲善。”

 “何以如今便停留在陈国,不思返回?此中必有异也!”

 曹操听到这一个推断,一时便沉声道:

 “吾亦知刘晔非同常人,然则彼人毕竟年少,留在陈国又有何用?”

 “难不成刘备还欲以此图谋陈国不成?”

 他这一反问,自是让郭嘉一阵思虑。

 他只是感觉刘备让刘晔留下的这步棋有一定道理,但目的在什么地方,却没想清楚。

 毕竟刘备现在是扛复兴汉室大旗的。

 即便已经被刘协认为汉室宗亲,督三州军事,但也绝不可能会对刘宠动手。

 因为一旦刘备真的对刘宠出兵了,那必然大失士人之望。

 然则如果刘备不对刘宠动手,那这一步棋的目的又在什么地方?

 直觉告诉郭嘉,刘晔留在陈国,很可能不是刘晔的意思,而是秦瑱的意思。

 常年和秦瑱打交道的他很清楚一个道理。

 当秦瑱有什么棋你看不太懂,那就要出大问题!

 抱着这等想法,郭嘉便对曹操道:

 “明公,以在下观之,刘备如此举动,不在谋划陈国,其目的便在陈国之外。”

 “如今陈国位于三家交界之地,地势极重,刘备如此恐是欲图谋袁术或是我军!”

 而曹操听得此言,便是越发不耐烦道:

 “眼下朝中老臣暗恨我下狱杨彪,孔文举多次发难,若不处置,来日必要成患!”

 “现在刘备远在淮南,于陈国之事鞭长莫及,便留一孺子在此,又能如何?”

 “奉孝即觉有意,便密观之,待有发现,再来报与吾之。”

 郭嘉看着老曹一副疲惫的模样,也知老曹日子不好过。

 其实随着秦瑱离去,老曹的日子就越来越难过了。

 秦瑱辅佐刘备崛起带来的巨大压力先不说,老曹的内部也是一团乱麻。

 因为其急于在朝廷建立威望,导致了大量汉臣的反弹。

 其中董承、伏完等人好歹只是暗中使阴招,像是其他大臣,便是各种议论,众臣之中,又以孔融为最。

 要说孔融这人也是个传奇人物,其为孔子二十世孙,因孔融让梨的典故,知名于后世。

 其人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人陶丘洪、陈留人边让齐名。

 历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国相等职,时称孔北海。

 但此人虽然担任过军职,却是志大才疏,文章写得一流,于打仗治民却是个三流水平。

 因为刘备举荐,孔融担任青州刺史。

 结果袁谭一打来,仅仅抵抗了几个月,便逃奔山东,仅以身免,家室都被袁谭所掳。

 不过终究是孔子之后,在哪儿都不会混得太差。

 初曹操迎献帝东归,便敬孔融之才,招入朝中,拜为将作大匠。

 刚开始其见曹操迎奉天子,便是一阵彩虹屁猛拍,直接把曹操比作周公,度过了一段时间蜜月期。

 但在秦瑱离去之后,看着刘备崛起,作为刘备老友,他便没少赞扬刘备是个英雄,宣扬秦瑱辅佐刘备,乃识英雄之举。

 这些话语自惹得曹操颇为不悦,但因其是孔子之后,也不好责怪。

 直到杨彪惨遭下狱,孔融第一个就跳出来反对。

 从《周书》讲到《易经》硬生生把曹操说服将杨彪放了出来。

 而问题就出在这里,因为老曹这一次存心弄死杨彪立威,让酷吏满宠进行问询。

 在杨彪入狱之前,孔融与荀彧皆三令五申,劝满宠只需审问,不要拷打。

 结果杨彪一放出来,几十岁的人了,出狱只剩了半条命,还没拷问出什么东西。

 这可把孔融气得够呛,多次在大庭广众表示,秦瑱昔日之言没错,你老曹迎奉天子之后,就越来越像董钟颖!

 按他原话就是:“杨公四世享有清德,为海内士人所瞻仰,如今无罪却亦构陷,与昔日董卓害袁太傅何异?”

 “幸得杨公清誉,未曾屈从拷打,如若不然,必枉杀忠臣矣!”

 “昔日秦子瑄远见卓识,必见今日之果,方才离去!”

 秦瑱离去之事,可谓老曹心中不能提起的痛,孔融用这个话语嘲讽,自是让老曹大为恼怒。

 一气之下,差点没效仿构陷杨彪一般,把孔融也给下狱。

 还好荀彧、荀攸等一众臣子苦苦哀劝,方才止住老曹下手。

 可孔融却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人,一听曹操想对自己动手,大冬天的,衣服一脱,换上白衣,赤着脚板就来到司空府门口叫嚣道:

 “今闻公欲治吾罪,也不需公擒之,吾自来也!”

 他就一个态度,我听说你要动我,有本事你就来动,我就在门外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