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二歌 作品

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开杀戒,孙策蒙了(第2页)

 周瑜听得此言,自是大惊失色,急忙对孙策道:

 “江东士族多在吴郡,兄若如此,严白虎胡乱牵扯,岂不是要滥杀无辜?”

 他本是士族出身,很清楚孙策此举意味着什么。

 现在一杀是爽快了,可以后想取天下,就要面临士族阶层的抵抗。

 这等举动,无异于自毁长城!

 可孙策闻之,便是微微一笑,宽慰道:

 “吾自不多牵扯,只诛首恶,只为震慑彼等,似那等良善之家,吾却不动!”

 言罢,不等周瑜等人继续劝解,孙策便斩其使,喝令麾下加紧攻城。

 由此孙策包围吴县,亲自督战,几次登城,终将吴县取回。

 严白虎与严兴兄弟皆被孙策斩首示众。

 随后孙策又以通敌之名,牵扯搜捕城内士人,连带此番参与叛乱的许氏、王氏以及平时对孙策有非议者全部抓捕,拢共牵扯五百余人。

 见孙策这一次是玩真的,吴中士族自然大惊。

 似顾、陆、朱、张等大族家主,纷纷前来求情。

 其中一人名为陆逊,年仅十六岁,却已经撑起来了偌大一个陆家。

 见得这些人前来,孙策便指着陆逊道:

 “吾昔日攻庐江,尔陆氏族人饿死大半,算起来也当有怨与我!”

 “何以此次许、王两家反叛,陆氏不反?”

 “尔等不反便罢,何以又来求情?”

 陆逊见状,便即拱手恭顺道:

 “因将军攻庐江,乃为公事,我族人虽死,亦是为公!”

 “如今许、王二族反叛,皆为其私,故我陆氏不愿与之!”

 “至于我等前来相劝,乃因将军为江东之主,当施仁政,不当杀戮太过,故来相劝,非为私情,乃为将军所虑!”

 “还望将军看在我等面上,宽恕尔等罪孽!”

 听着陆逊之言,孙策神色一异,当即赞道:

 “真良骥也,陆氏有汝承继,来日必当兴盛!”

 说着,他又看向众人道;

 “正如伯言所语,尔等前来相劝,乃一心为公,吾不怪尔等!”

 “然我身受朝廷之令暂管江东,此次北上,亦为讨伐国贼,乃为朝廷效力!”

 “而今彼等叛我,便如叛逆,吾移其族,亦是为公!”

 “尔等切莫再劝,只管还家,严令家中之人不再犯禁即可!”

 众人听着这话,自是心有戚戚,无奈还家。

 次日孙策又告令城内百姓士族出城观礼,押出一众大小罪犯于护城河外排队斩首。

 数百人无论老弱妇孺接连斩杀,鲜血流淌,映红了护城河内幽幽河水。

 吴郡士族见状无不畏惧,城内百姓尽皆胆寒。

 而孙策以此铁血手段镇压吴郡叛乱之后,暗忖日后吴郡恐难再反,便准备率兵继续南下。

 不料此时忽然听得丹阳传来消息,言说太史慈卷土重来,袭取泾县、宛陵二县。

 孙策刚稳定了吴郡大局,见得此信,便是勃然大怒道:

 “昔日神亭一战,未擒此人,后闻刘正礼兵败,此人遁入山中,吾以为此人恐已丧于山越贼手。”

 “不料一个不慎,又让此人袭我郡县,该当伐之,擒来问罪!”

 若是原本历程,听到太史慈的消息,孙策恐怕不知该多高兴。

 因为他对太史慈这人十分欣赏,恨不得纳入麾下为己用。

 可现在这个时间线,太史慈出现的时机着实不妙。

 眼见他刚定吴郡,正准备南下,太史慈却又出兵丹阳,还自称丹阳太守。

 若是他再南下,那恐怕丹阳会被太史慈占据!

 如果刘备趁着机会将其招至麾下,那他即便平乱完毕,也要被刘备压着打!

 思虑之间,他急忙招来周瑜、张纮等人问计。

 周瑜等人这边正在忧愁孙策开了杀戒该如何稳定形势,就收到了太史慈去而复返的消息,自是大惊不已。

 然则周瑜终究还是少年

老成,探知详尽之后,便对孙策道:

 “太史慈实乃良将,又与刘备故交,如今占据宛陵,若被刘备拉拢,不利我军,当速击之。”

 “然吴郡距丹阳路途遥远,若我军回军,太史慈收到消息,或联刘备、或联祖郎,皆为大患。”

 “为今之计,不妨假意南下夺取会稽,以水军接应,从水路回军奇袭之!”

 东汉船只虽不能入深海,却已经可以沿海行进。

 孙策听得此计,便调令麾下水军出海,准备从会稽登船。

 他这边则是领上万余兵马,留下孙静、吴景镇守吴郡,一路南下经由拳至海盐,最终登上了船只,又顺着海岸一路北上。

 结果还未至丹徒,就收到了西边传来刘勋出动水军的消息。

 孙策见状,自然一阵不解,心想刘勋这货当了这么久乌龟,刘备南下之时不想着率军抵御,现在刘备已经在淮南站稳脚跟,这个时候动兵,莫非是突发恶疾?

 他虽也颇为机敏,但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亦是心生疑惑。

 随后他便将周瑜叫过来,将自己的疑虑问出道:

 “眼下刘备军据淮南、稳民心,兵马众多,刘勋如此,岂不是自讨苦吃?”

 而他话音刚落,便见周瑜俊俏的脸庞猛地变得煞白道:

 “兄长岂不知秦瑱之谋也?刘勋如此,非是自讨苦吃。”

 “恐是中了秦瑱调虎离山之计矣!”

 “现在刘勋出兵九江,庐江必被刘备所取!”

 孙策一听,顿时怔在了当场。

 啥玩意?刘备要夺取庐江?

 他乱还没平完,刘备就要占据江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