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二歌 作品

第一百四十六章 意料之外,南辕北辙

 说实话,在汉末一众猛将之中,太史慈这人脾气还算不错,为人也算正派。

 可现在看着蒋干,他是真的有点想发飙。

 心说自己这辈子就没遇过这种人,先是告诉他刘备给他的任命被其否了,又让他主动求取丹阳太守之位!

 合着要是没这个使者,他就不是取死之道,这个使者来了,反倒绝了他的生路?

 那这个使者到底是来干什么?

 故而一时间太史慈看着蒋干便没好气道:

 “先生此言何理?即知丹阳太守之位对吾有用,却自作主张与我否决,现在又叫本将主动求之,是何故也?”

 蒋干见此,自是摇头一笑道:

 “吾亦不知将军此言何理!”

 “分明是将军言道无功不受禄,不愿受之。”

 “在下为将军所虑,不欲将军为难,故为将军辞去此事!”

 “但又恐负了吾主之托,不愿将军困死于此,故劝将军主动求取!”

 “须知将军主动恳求与我主委任,并不相同。”

 “在下亦不瞒将军,实则在下来前,主公便有意托我前来,欲任命将军丹阳太守,然则在下思虑之后,觉得此事不妥。”

 “一则将军讲究信义,我主虽一心为将军所虑,但将军必然不受。”

 “若是如此,将军辞去一次,来日必难再取,由此便会断绝生路。”

 “二则我主虽是一片好意,然则终究难以言表,未免将军误会,故不当与将军此位。”

 “故而在主公托付印信之前,在下便为将军回绝了此事,只叫主公书信一封与我,方便在下言说我军好意。”

 说着,他便将一封书信从怀中取出,递交给了太史慈。

 而太史慈见状,自是神情复杂,眉关紧锁,思虑着蒋干话语中道理。

 他细细一想,发现确实就如蒋干言说一般。

 这件事情的结症,不在于蒋干帮他否了这件事,而是刘备给了,他这边也不要。

 说实话,如果蒋干一来就递上印信,他还真可能会直接否了此任。

 因为终究是人心隔肚皮,他不知刘备所想,对于这突如其来的示好,自然心中不安。

 而这样,就会导致他没了回头机会。

 即便他后来想通了,想接这个印信,也不好意思去要。

 从这点来看,蒋干给他否了这件事,确实是在为他考虑。

 可看着蒋干拿出来的信封,他又是一阵犹豫,只觉有些羞愧。

 若是信中真的是刘备单纯为他着想,那他又该怎么面对刘备?

 他正思虑之间,却见蒋干退回了原位,又开口道:

 “至于在下要劝将军归顺朝廷之故,亦是为将军考虑!”

 “因是将军重义轻理,虽知吾主之意,却不愿轻受。”

 “若是吾主所与印信,那自是无功不受禄,是为将军不愿。”

 “可若是将军主动求取,便是一心为公,心向汉室,欲求正道!”

 “如今孙策祸乱江东,将军不愿与之同流合污,故请镇守丹阳,即非情分,亦非私交,乃是大义!”

 “便是朝廷知晓此事,也不会苛责,反倒会嘉奖将军一片向汉之心。”

 “如此,即可保全吾主与将军情分不失,又不至于让将军为难,还可为将军求取正途,此谓三全之法。”

 他说到这里,便散去了脸上的笑容,对着太史慈深深鞠了一躬道:

 “故为将军与吾主虑,请将军上书归顺,此乃诚挚之言,绝无半分私心!”

 见得蒋干如此,太史慈自是动容不已,急忙起身下座,上前搀扶蒋干道:

 “吾一时不明,竟然误会了先生好意,先生快快请起,切莫折煞我也!”

 他自非不明事理之人,只不过脑袋里有根弦突然转不过来。

 之前只是觉得刘备和刘繇可能是一路人,都只是想利用他,故而不愿归附。

 可现在一想,刘备和刘繇压根不一样。

 刘繇那是又当又立,既要用他,又不重视他。

 可刘备却是从始至终都对他十分重视,从未有过任何轻慢。

 实际细细想想,刘备现在根本就不需要费这么大力气拉拢他。

 毕竟刘备崛起于中原,兵马七八万之多。

 而他呢,只有几千兵马,朝不保夕。

 若不是看重往日情分,怎会如此隆重的派使者过来。

 同样的,蒋干也和他没矛盾,要不是为他考虑,也没必要冒着触怒他的风险如此谏言!

 而蒋干说的话也没错,现在他要想走向正道,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附刘备。

 因为刘备是豫州牧,还可能向朝廷取到了扬州牧的封赏。

 与刘备相比,孙策的官职仅仅是一个会稽太守。

 即便他投了孙策,孙策也没能力任命他为丹阳太守,还是没法获得朝廷认可!

只有依附刘备,才符合他现在的利益!

 想到此处,太史慈当即便对蒋干行了一礼道:

 “若非先生提点,慈恐误入歧途矣!”

 “还望先生受我一拜,恕我方才言语不敬之礼!”

 蒋干刚被他扶起,却见太史慈转手要拜,自是急忙将其扶住,忙道:

 “将军不可如此,将军乃吾主之友,岂可下拜!”

 “倒是在下方才言语颇有冒犯,还望将军不要见怪才是!”

 他一说罢,太史慈便抬头笑道:

 “也罢,既是都有无礼之处,便也莫拜来拜去,权且揭过此篇!”

 说到此处,他自是豪迈的一笑,抓着蒋干的手对外高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