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秦砚的“政绩”(1)


这一年他在江南西路也不是白待的,作为江南西路转运使,他不但管当地的政务,还监察之责。情况紧急之下,还可以调动当地的军队的权力。

 

这一年的时间里,秦砚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也一直派人收集荆州的相关情报。

 

荆州山多水少,开年后荆州就没怎么下雨,不少荆州老百姓都担心今年会是个干旱年。

 

这些情报都被一一汇总后交给了秦砚,所以在感觉到今年荆州可能会大旱的时候,秦砚做的第一步就是严格控制粮食跟盐的买卖,阻断宋瑾那两万私兵吃的问题。

 

江南西路山虽然也不少,但水资源丰富,而且开春后就下了几场雨,当地百姓都说今年风调雨顺。

 

秦砚要求江南西路所有州府、县必须严厉打击私盐的同时严格要求所有的粮铺,一旦有大额度的粮食交易必须汇报给县府衙门,还要把买卖双方的具体信息记录下来,衙门确认没问题后就可以交易了。

 

还控制了田地的交易,超过十亩以上的田地交易,也必须上报,防止宋瑾察觉到荆州大旱在外地买地填补粮食缺口的问题。

 

作为江南西路转运使,秦砚把这几项作为官员考核的要求之一。

 

如果瞒报谎报或者官员欺上瞒下,查出问题普通人就是家产充公,全家都得搭进去。

 

官员就就地免职,家产没收,再根据罪名判刑。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秦砚更是设定了举报有奖的环节,不管是谁,只要发现粮铺大批量出粮食又没有跟官府报备的,一旦核实奖励粮食。

 

会根据对方出售粮食多少来定奖励多少粮食。

 

因为很多人都担任起了主动监督的任务,这就让那些别有用心的粮铺想要做点小动作也难上加难。

 

当然,肯定会有人成功的,不可能面面俱到。

 

漏的这点他也无所谓了,秦砚这么做就是为了打草惊蛇,将城里这些有问题的粮商惊走。

 

不然的话让他们埋伏在其中,后期肯定会有小动作,那不如先打草惊蛇,让蛇主动离开。

 

至于那些掌握了确凿证据是宋瑾的人又不离开的,随便查一查都能查的出来这些人作奸犯科的证据,那就直接家财没收,全家入狱。

 

一开始还有个别州府不太配合,但秦砚承诺,抄家所得三成归当地府衙,三成归隆兴府,四成给朝廷。

 

这些人顿时就有劲儿了,配合度大大提高。

 

这样一来,任何别有用心的人,都不敢大批量买粮食,也买不到大量的粮食。

 

虽然仍可以化整为零小批量的买,但杯水车薪,还非常的麻烦。

 

那么多的私兵,一天耗费的粮食可不是是个小数目,随便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那些人就会饿肚子,久而久之,肯定有怨言。

 

饭都吃不饱还当什么掉脑袋甚至诛三族的私兵啊。

 

控制了粮铺粮食走向,那么那些人自然就会启用隐藏更深的地主们。

 

秦砚先让人筛选一遍,再针对那些有问题的地主进行定点跟踪再逐一排除,而后重点关照那些很可疑的地主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