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中日 作品

第92章礼贤下士谋士归(第2页)

 贾瑀陪二人用过午膳后方才离开。席间,贾瑀隐晦地提到元春在宫中需要照看一下。 

 太上皇微微点头,说道:“此事朕心中有数,你且放心。” 

 星瑶公主则轻咬嘴唇,目光中透着关切,说道:“贾瑀,你莫要太过忧心,我也会帮着留意的。” 

 贾瑀感激地说道:“多谢太上皇和公主,家姐在宫中,还望多多关照。” 

 他说话时,星瑶公主一直注视着他,眼神中饱含着复杂的情感,既有对他的心疼,又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犹如蒙着一层薄薄的雾气。 

 太上皇着戴权送贾瑀出宫。贾瑀说道:“戴公公,小子最近收了点小玩意儿,颇为有趣,想着戴公公喜欢,何时能够送与戴公公几件?” 

 戴权心中想到贾瑀刚刚在宫中提及元春之事,笑道:“城东马蹄胡同,我在那有个宅子,贾大人可以送过去,我时常会去宅子歇息一下。” 

 两人相视而笑,眼中皆有深意。贾瑀拱手道:“那就依戴公公所言。”戴权微微点头,说道:“贾大人有心了,日后定有好处。”说罢,二人继续前行,一路上又寒暄了几句。 

 回到家中,贾瑀找来何二达和贾瑞,吩咐两人分别往戴公公处和另一个太监,即贾家相熟的周太监处送些银钱,同时再往宫中给贾元春送些一万两银钱,换金瓜子银锭之类,便于赏赐。 

 何二达点头应道:“侯爷放心,小的定把此事办妥。” 

 贾瑞也赶忙说道:“我也绝不会误了侯爷的吩咐。” 

 贾瑀微微颔首,说道:“此事关乎重大,切不可走漏风声,也不得有半分差错。” 

 何二达和贾瑞齐声回道:“是,侯爷。”随后便各自去准备了。 

 两日之后,许正阳登门造访,贾瑀一瞧,打趣道:“哟,文燚,是哪阵奇妙的风把你这位稀客给吹来了?” 

 许正阳开门见山说道:“我听闻朝廷已然下达旨意,将要派遣你前往东鲁省治理河道,可是真的?” 

 贾瑀颔首应道:“确有此事,不日我便要启程出发。” 

 许正阳面露忧色,说道:“前日,东鲁家中寄来书信,言家父身体略有微恙,略感风寒,家母为此忧心忡忡,欲让我与妹妹前往东鲁照料。我们兄妹想与你结伴同行。” 

 贾瑀担忧地问道:“那师母独自一人在京城,这可如何是好?” 

 许正阳宽慰道:“无妨,有我三哥在呢。” 

 贾瑀心中暗想,许正平如今正在吏部磨砺锻炼。于是贾瑀爽快应道:“好,那咱们就约好时间。” 

 许正阳接着说道:“嗯,我有一位国子监的同窗,正欲返乡,也想与我们一同上路,不知是否可行?” 

 贾瑀大手一挥,说道:“些许一二人不碍事。” 

 三日过后,风和日丽。贾瑀带着铃儿、灵逸两名贴心丫鬟,还有七八个婆子丫鬟以及林虎、何二达等一百多护卫,在府门前整装待发。不多时,许正阳携着妹妹许芸也来到了此处。 

 许正阳向贾瑀介绍身旁的同窗:“贾兄,这位是公孙羽。” 

 只见公孙羽身着一袭月白色长衫,腰间束着一根青色腰带,身形修长挺拔,宛如青松。他面庞白皙,如羊脂玉般温润,五官精致,剑眉之下是一双明亮而深邃的眼睛,犹如夜空中闪烁的寒星,透着睿智与深邃。高挺的鼻梁,微翘的唇角带着一抹温和的笑意,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 

 他头戴一顶文士巾,乌黑的头发整齐地束在其后,几缕发丝随风轻轻飘动,更添几分潇洒之态。手中握着一把折扇,扇面上绘着山水图,意境悠远,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之气。 

 公孙羽向贾瑀拱手行礼,说道:“贾大人,久仰大名,今日得以同行,实乃荣幸。” 

 贾瑀连忙还礼,微笑着说道:“担不起大人之称,公孙兄是正阳兄的朋友,我们即是朋友。能与公孙兄结伴同行,是小弟的福气。日后途中,还望公孙兄不吝赐教。” 

 说着,贾瑀亲自引公孙羽登上马车,一路上对公孙羽关怀备至,询问他的喜好和需求,尽显礼贤下士之风。众人见贾瑀如此谦逊有礼,对此次行程更是充满了期待,纷纷登上马车,浩浩荡荡地朝着东儒省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