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与人亲 作品

第240章 匈奴国父秦始皇(刘盈请改立太子,汉匈贸易公司成立。)

大汉,长安。

 “文帝,文帝……”

 吃狗肉的刘邦被韩信噎的说不出话。

 夫妻一体,椒房殿内的吕雉也被自己亲儿子噎的说不出话。

 刘盈小心翼翼的说道:“母后,这个太子,儿臣不想当了。”

 “既然四弟以及他的儿孙未来做得很好,太子之位还是让四弟坐吧。”

 “也请母亲放过如意弟弟。”

 “皇室和睦,天下才能和睦。”

 “父皇既然想换太子,那就换四弟吧。”

 “四弟仁善,如意与我必有善终,想必父皇也会同意的。”

 吕雉冷漠的盯着刘盈。

 自己确有立刘恒之想,但也只是想想而已。

 从自己儿子口中说出这种话,吕雉面色冷得可怕。

 恨铁不成钢,莫过如是。

 有天幕,你难道不会改吗?

 难道不敢去争一争吗?

 不,不需要争,你本就是名正言顺的太子。

 “母后,儿臣并不贪恋权势,五弟若是……”

 “你想好了?”

 吕后冷冰冰的打断了刘盈的长篇大论:“你真的想好了?”

 刘盈不敢抬头看向自己的母亲,深吸一口气答道:“儿臣想好了。”

 从小到大,他都很害怕自己这位母亲。

 或者说,大臣们、宗室们都害怕自己母亲。

 相比之下,出口乃公,闭口彼其娘之的刘邦,倒显得十分和蔼可亲。

 “想好了就去找你阿父吧。”

 “他在和樊哙、韩信一起吃狗肉。”

 “先去征得你阿父的同意吧。”

 刘盈走了,走之前又说了一大堆让吕后注意身体的长篇大论,才告别离去。

 吕后挥挥手,让宫人退去,看着空无一人的椒房殿,只觉冷风瑟瑟。

 【在中原地区做出历史选择的同时,草原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匈奴首领冒顿单于接连击败月氏、楼烦、东胡。

 其中月氏是匈奴的老对手,也是匈奴在草原上需要面对的最强敌人。

 对于匈奴来说:击溃月氏的意义不亚于刘邦击败项羽。

 当刘邦刚刚在长安坐稳皇位时,他就惊恐地发现一个史无前例的强大游牧帝国正横亘在汉朝北方,并且在接下来几百年当中都是汉朝最大的对手。

 秦汉帝国和匈奴帝国这对双子星的诞生并不只是巧合。

 匈奴帝国是对秦汉帝国的适应。

 草原大一统是对中原大一统的必然反应。

 汉朝继承秦朝巩固帝国体制的同时,草原也在巩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政体,并且成就斐然。

 白登之战拉开了汉匈之间400年战战和合的序幕。

 在中原帝国和草原帝国的博弈当中,虽然匈奴也偶有高光时刻,但是汉朝整体占了上风。

 匈奴帝国的内在弱点在于:它本质上是对秦汉帝国建立的一种回应。

 匈奴国家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向强大的中原国家索取资源,一旦这个目标实现不顺,或者这些资源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获取,匈奴国家就会面临分裂甚至消亡的风险。

 为了破坏匈奴国家获取资源的企图,汉朝维持着庞大的长城,长城的核心功能就是阻断贸易和劫掠。

 历史学家狄宇宙甚至把长城视为一种进攻,而非防御性的攻势。

 此外,汉帝国出使西域、出兵东北,割断了匈奴与塔里木盆地绿洲农业以及东北亚各民族的联系,迫使匈奴把汉朝作为唯一的物资来源。

 在此基础上汉朝拿出了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分化、瓦解匈奴。

 一面利用和亲贸易拉拢匈奴人。

 另一面周期性出兵破坏匈奴的经济基础。

 对于历史上的匈奴国家来说,汉军每年春天发动的突袭比卫青、霍去病的那几次大捷更加致命。

 汉朝年复一年破坏匈奴人生计,吸引他们选择贸易而非战争,汉朝瓦解游牧国家存在基础的努力没有白费。

 两汉之际,匈奴多次陷入内乱,最后分化成南北两支。

 南匈奴臣服汉朝,北匈奴趋于消亡。

 南匈奴通过贸易从汉朝获取资源。

 汉朝以及后来的曹魏、西晋也熟稔于吸收、分化和打压南匈奴。

 但是无论中原王朝如何弱化游牧国家的存在基础,匈奴都始终没有崩溃消失。

 因为无论是战是和,游牧民都需要保留一个国家的框架来和大一统帝国互动。

 放弃这个匈奴国家的唯一可能性,就是中原帝国首先不复存在。

 公元2~3世纪,随着东汉走向衰亡,中原陷入分崩离析,匈奴帝国才终于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和秦汉帝国一起走进了坟墓。

 公元304年,南匈奴大单于刘渊趁西晋内乱自立,宣布重建汉政权,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代。

 汉赵政权不久就在乱世中灭亡,匈奴也正式成为了历史名词。

 今日来看,匈奴人刘渊选择汉作为国号还真有几分历史的讽刺意味。

 匈奴帝国因秦汉帝国而生,汉亡而匈奴灭,而他们消失前的最后时刻居然是同一个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