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与人亲 作品

第146章 香料3

【胡椒:常见的有黑胡椒和白胡椒。

 带皮晒干的是黑胡椒,去皮晒干的是白胡椒,此外还有绿胡椒和红胡椒。

 西方人对香料的拥趸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腌制肉类,他们偶然发现胡椒和肉类的奇妙搭配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为一点他们心中的香料之王胡椒,欧洲人不惜一掷千金。

 哥伦布说是去找印度,说来说去不还是为了那点胡椒、还有黄金吗?

 而在中国张骞出使西域后,胡椒虽然引入,但一直是奢侈品的存在。

 唐朝元载,官居宰相,抄家时查没胡椒八百石,相当于现在的几十吨。

 明朝于谦曾写诗讽刺说“胡椒八百斛,千载遗腥骚。”

 并且在明朝,因为南洋的海外贸易胡椒进口量大增,官员俸禄有时都用胡椒来折算,胡椒也开始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

 大唐,长安。

 “……何止明朝啊,俺们也是。”

 “还拿牛羊当俸禄。”

 太极殿内,李世民与皇后、太子皆不在,众人也不再拘谨。

 “还行吧,真发钱你不嫌难搬?”

 国内俸禄大多以粮食计算,比如两千石高官,指的就是能领两千石粮食。

 不过很少全部发放粮食,一般折算为金、银、铜、奢侈品等同价值的物品。

 但有的朝代不一样。

 大明,应天府。

 “发胡椒……”群臣怀念起大明刚立国的时候。

 虽然国家穷了点、俸禄低了点。

 但发的好歹不是粮食就是香料,偶尔给布匹,虽然要自己去变卖成金银,再购买成粮食,但总归是钱。

 不过后来,陛下直接发钱,可既不是金银,也不是铜钱,而是大明宝钞。

 若是像宋朝交子一样,有储备金还好。

 可陛下哪管那么多,储备金没有,但纸张管够。

 钱不够就印,纸才值几个钱,但印成宝钞,一文不值的纸却能瞬间价值百贯乃至千贯。

 “哼。”老朱还能不清楚一群人埋着头想啥?

 老朱嘴里碎碎念:“你们就不能体谅体谅咱?”

 “咱但凡有一点办法,能给你们发宝钞?”

 “咱难道是因为抠门吗?”

 马皇后笑道:“是。”

 “你就对一家人大方。”

 老朱连忙反驳道:“家人和官吏一样吗?”

 “一个是亲人,一个是佣人。”

 老朱自知语言不当,声音极为小声,贴近马皇后耳语道:“这能一样吗?”

 老朱也不傻,能把官吏当奴仆用,但千万不能说出来,这群人属于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主。

 你把他当奴隶,他会感恩戴德。

 但你要说他是奴隶,他敢嚷一句:匹夫一怒,血溅五步。

 “对他们还是好点吧。”马皇后太了解身边人的秉性,让老朱认错比母猪上树还难。

 知道错,他会改,但别指望他认。

 于是,马皇后对朱标吩咐道:“下次发放俸禄三分之一用粮,余下用宝钞。”

 “待通航西洋之后,可换成香料。”

 “妹子,咱们说好了的,后宫不能干政!”老朱连忙打断道:“你就直接安排上了?”

 马皇后疑惑道:“哦,这不是你刚才在耳朵边对我说的吗?”

 “说此事交给标儿,父子二人,总得有个人当恶人,有个人当好人?”

 夫纲不振的皇帝有两位代表,杨坚与朱元璋。

 杨坚是怕,而老朱则是爱。

 “是咱说的,标儿,你且去做!”老朱随即又小声对马皇后耳语道:“只此一次,再有下次……”

 马皇后笑盈盈的问道:“怎么?废皇后还是发配冷宫?”

 自己的婆娘,自己宠,老朱耳语道:“罚你再给咱生一百个孩子。”

 “讨厌,不知羞!”

 夫妻二人的耳语,朱家兄弟自然是听不见的,但看二人神色,朱家老二分析道:“娘哄爹,像哄小孩一样。”

 朱棣补充道:“爹又调戏娘了。”还伸手一指:“你们看,娘的脸都红了。”

 “哎呦”x2,二人屁股都被朱标踹了一脚。

 “夫子难道教你们背后议论父母?”

 “罚你们抄孝经!”

 “十遍!”

 孝经约一千八百字,十遍就是一万八千字,二人泪眼朦胧的望着大哥。

 大哥,可怜可怜我们吧,手会抄断的。

 朱标不为所动,并道:“明天上朝时交给我!”

 “若是交不上来或者找人代笔!”

 “吾棍也未尝不利!”

 老二与老四对视一眼,得,抄吧。

 再惹下去,说不准省略抄,直接打。

 老朱打儿子,朱标会求情,会帮忙拦着。

 但朱标揍弟弟,老朱负责递棍子,马皇后负责拍手叫好。

 【辣椒:原产美洲,自带的辣椒素是在野外生长时防止被动物食用的。

 常说辛辣,那什么是辛,什么是辣呢?

 古人把葱、薤白这样的刺激性味道叫做辛。

 比辛程度更刺激的,比如生姜、食茱萸、芥末这种就称之为辣。

 辣椒在明朝通过东南沿海贸易进入中国,最开始只是观赏植物,直到康熙年间才在贵州等地区食用。

 主要原因是穷苦人买不起高价盐,就用辣椒来代替盐增味。

 到清中后期已经风靡四川、湖南、贵州等地,但直到民国重辣的菜依旧是低收入的代表,高档餐馆都不重辛辣。

 晚清重臣曾国藩是湖南人,吃点辣椒都得偷偷摸摸的怕被人家笑话。

 后来随着人民战争的胜利,以及改革开放后川菜的风靡,辣椒重塑了中国人的味蕾。

 辣椒传入中国400余年,可真正被全国人民普遍接受,也不过40年的时间。

 辣椒刚传入中国时,管它叫番椒,这个很好理解,明代称外邦为番。

 同时期葡萄牙人也把辣椒传到了日本,日本人管葡萄牙人叫南蛮,把辣椒叫南蛮胡椒。

 而日本人又喜欢把外来的产物加个唐字,比如便利店里我们知道的唐扬鸡肉串,于是日本人管辣椒就叫唐辛子,听起来像是一个中国产物。

 而随着万历朝鲜战争由日本人将辣椒传入到朝鲜,朝鲜人觉得这玩意儿辣辣的又是从倭国来的,就把辣椒叫做倭芥子。】

 大唐,长安。

 “唐辛子……”魏征问道:“这倭国该不会因为仰慕大唐,所以才在食物面前加唐吧?”

 “还真有可能。”程咬金一板一眼的分析道:“往前只有汉可与大唐媲美,可那时倭岛邦国林立,还是未开化的野人。”

 “后面宋不必提,俺们自己后人都看不上。”

 “清就算了,只剩元明。”

 “但那时有倭寇作乱,怎么看也不像仰慕,反而像胡人,时时刻刻想入主中原取而代之。”

 “唯有我大唐,既强盛,恰好倭岛又落后,仰慕反倒是理所应当。”

 殿外,李渊示意众人不许行礼,偷偷立在窗边,本想听听这些人会不会对自己有些大逆不道之言,毕竟都是一群反贼!

 可听得程咬金之言,也不由得心花怒放。

 这是朕建立的大唐,万邦来朝,被后人夸为盛唐的大唐,被蛮夷仰慕的大唐。

 魏征问了句废话:“哦,那大唐为何而兴盛?”

 程咬金不假思索的答道:“当然是因为有陛下。”

 “若无陛下,何来今日之大唐?”

 “若无陛下之雄才大略、虚心纳谏、爱民如子、任人唯贤,何来以后之强盛之大唐?”

 程咬金说的是真心话。

 俺老程这辈子没服过几个人,陛下是一个,并且高列榜首,随即想起后人说陛下是开国之君的言语。

 程咬金笑着说道:“难道是靠太……”

 “咳咳咳!”殿外,李承乾连忙咳嗽两声,拉着黑脸的李渊入殿。

 “臣等拜见上皇!”

 李渊瞪向程咬金,没好气的说道:“大喜之日,免礼,你们接着聊你们。”

 程咬金恶狠狠的瞪向魏征,你个死老头,又坑我!

 魏征双手一摊,我也很无辜啊。

 我是真没看见太上皇立在窗外!

 真真的,你不信,我可以指洛水为誓。

 而且谁知道你居然敢编排太上皇?

 “知节,”李渊亲切的称呼起程咬金的字来,说道:“朕最近偶感风寒,太医给朕开了药,但这药引极为难寻。”

 “裴寂四方打探,方而得知,此药引,大唐只有知节家才有,不知爱卿可否割爱?”

 殿外,裴寂欲哭无泪,太上皇太记仇了!程咬金是真敢把我堵在家里揍的。

 殿内,程咬金已经想好了史书会如何记载自己的死因……

 完了,太上皇要学商纣王,要我的七窍玲珑心!

 李渊见程咬金苦着脸,揾怒道:“爱卿可是不愿?”

 你背后编排朕!朕给你点小小的处罚!你居然还不主动一点?

 “臣愿意。”程咬金双手撕开衣襟,闭上双眼。

 死就死吧,陛下会照顾我那不成器的儿子的。

 李渊看不懂程咬金的行为艺术,不过想想也合乎情理,听高明说他刚才已经亏了四头牛,朕再要两头,这可就六头了。

 气急攻心,也不是不能理解。

 “行吧,后天把两头牛给朕送来。”

 “记住,要上吊自杀的牛。”

 程咬金:“啊???”

 就这个啊?吓死俺老程了!

 “嘿嘿,明日就能送到,臣送上皇四头。”程咬金连忙收紧衣襟,拱手行礼解释道:“俺家的牛最近为情所困,动不动就上吊自杀。”

 “哼,知节家的牛可真是通人性啊!”李世民走进殿内,没好气的说道。

 别人不了解,朕还能不了解?

 你露出胸膛干嘛?

 不就是以为阿耶要杀你!

 没出息的玩意儿!

 李世民不气程咬金杀牛,也不气他编排太上皇。

 只是气他居然“英勇就义”!

 朕在你心中,难道连臣子的命都保不下来?

 大唐是朕的大唐,太上皇想杀谁,也得看朕同不同意!

 “阿耶,你怎能坐在这里?”李世民连忙搀扶起李渊,让他上坐。

 李渊不起,拉着李承乾坐在臣子的位置就不挪窝。

 “那是皇帝的位置,我是太上皇,我不做。”李渊连朕都不用,开口闭口就是我。

 这话说的李世民没法接,现定礼制决定太上皇与皇帝同在之时如何坐?

 还是和李渊掰扯太上皇和皇帝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