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年里,林黛玉一直默默等待着赵轩。她与赵轩虽相隔甚远,但通过书信往来,两颗心始终紧紧相连。赵轩主动向她坦白了与秦玉之间的事情,言辞之中充满了歉意。林黛玉在看完信后,展现出了超越常人的大度和宽容,她毫不犹豫地表达了愿意接纳秦玉和她儿子的意愿。她深知在这个时代,男子三妻四妾实属常见,而她更看重的是赵轩对自己的真心。她的这份豁达让赵轩既感动又内疚,他深知林黛玉的性格在经历了这些年的历练后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与他记忆中《红楼梦》里那个敏感多疑的林妹妹截然不同。赵轩没有回信明确表达自己心中只有林黛玉一人的想法,但自那以后,他便彻底放下了对秦玉做法的纠结,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南疆的治理和对未来的规划之中。
这三年间,大齐王朝在风云变幻的局势中,发生了诸多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个变动都深深影响着这个庞大帝国的走向,也牵扯着无数人的命运。
忠顺王肩负着宣帝的殷切期望,风尘仆仆地抵达南疆。他原本以为,与赵轩的会面将会是一场艰难的谈判,毕竟南疆在赵轩的治理下,已然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火绳枪与火炮这两样威力巨大的武器,更是南疆军事力量的重要依仗。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还没等他开口表明来意,赵轩便大大方方地将火绳枪与火炮的图纸递到了他的手中。赵轩神色坦然,目光坚定,仿佛这图纸的交接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深知,大齐的安危关乎每一个子民的福祉,北疆的战事吃紧,这两样神器或许能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忠顺王带着图纸,马不停蹄地赶回京城。大齐朝廷如获至宝,迅速组织工匠和能工巧匠,日夜赶工,投入到这两种新式武器的生产之中。工匠们废寝忘食,在闷热的作坊里,汗流浃背地锻造、打磨、组装,每一个零件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和期望。很快,一批批崭新的火绳枪和火炮被生产出来,并火速装备到了北疆大军之中。
北疆的战场上,女真人的攻势依旧凶猛,他们如潮水般一次次冲向盛阳城。城墙上,大齐士兵们严阵以待,手中紧握着新配发的火绳枪,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当女真人靠近时,指挥官一声令下,“砰砰砰”,火绳枪喷出一道道火光,密集的子弹如雨点般射向女真人。女真人被这突如其来的火力打得措手不及,纷纷倒地。随后,火炮也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炮弹在女真人的阵营中炸开,掀起一片尘土和血肉。女真人的阵型瞬间大乱,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大齐军队乘胜追击,一举击败了女真人,盛阳城再次在战火中屹立不倒。
这场胜利的消息传回京城,整个朝廷都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宣帝更是龙颜大悦,原本打算亲自出征北疆,鼓舞士气的想法也随之打消。他深知,这一切的功劳都离不开赵轩的慷慨相助,对赵轩的感激之情也愈发深厚。然而,在喜悦之余,宣帝心中也有了另一个盘算。
在宣帝看来,赵轩年纪渐长,到了该成家立业的时候了。他一直想为赵轩再安排一门亲事,为皇家开枝散叶,巩固皇室的根基。他心中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那些出身名门、知书达理的女子,在他眼中都是赵轩的良配。可是,每当他向赵嫣提及此事时,都会遭到赵嫣的强烈驳斥。赵嫣眼神坚定,言辞犀利,毫不留情地指出宣帝的想法是对赵轩感情的不尊重。如果宣帝再继续说下去,赵嫣便会毫不客气地将他赶出威武侯府,让他吃闭门羹。
宣帝也知晓赵轩同秦玉之间的过往。在他看来,赵轩之所以放弃了与秦玉的关系,是因为他对林黛玉用情至深。这让宣帝心中颇为恼火,他觉得赵轩为了一个体弱多病的女子,放弃了大好的前程和皇家的利益。然而,他又不敢去找赵轩的麻烦。他深知赵轩心中对自己有着诸多不满,若是再因为此事惹恼了赵轩,赵轩恐怕会更加不愿意原谅自己。而且,他也害怕因此让赵嫣更加生气,从此再也不见自己。这种投鼠忌器的感觉让他心中的怒火无处发泄,于是便将这份不满都转移到了林黛玉的身上。他觉得林黛玉就是那个迷惑赵轩的“祸水”,身体不好不说,还阻碍了赵轩的未来。
可是,要换掉林黛玉,宣帝又不敢轻易付诸行动。如今的赵轩在南疆根基深厚,手握重兵,又为大齐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朝中的威望也越来越高。宣帝在面对赵轩时,早已没有了往日身为帝王的威严和霸气,更多的是一种小心翼翼和无奈。他深知,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稍有不慎,便可能破坏朝堂的稳定和皇家的颜面。
在这样的纠结与无奈中,宣帝的日子并不好过。他时常在御书房中独自徘徊,眉头紧锁,心中满是对赵轩婚事的烦恼。他既想为赵轩安排一个合适的伴侣,又不敢违背赵轩和赵嫣的意愿。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帝王的无奈、家族的纠葛、个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错综复杂的画卷。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命运轨迹上挣扎前行,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方向。而未来的路,依旧充满了未知和挑战,等待着他们去一一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