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赵嫣毫不犹豫地换上了一身庄重的服饰,带着坚定的决心,匆匆前往忠顺王府。一路上,她的心跳如鼓,双手紧紧地攥着衣角,手心早已被汗水浸湿。她深知,这一次的会面将决定儿子的命运,容不得有半点差错。
来到忠顺王府,赵嫣见到了忠顺王。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恳切与焦急,声音微微颤抖地说道:“老九,今天来找你,是有一事相求!”
忠顺王看着赵嫣那焦急的模样,心中也不免有些动容。他微微叹了口气,说道:“嫣姐,你终于肯承认我们之间的关系了。”
赵嫣听了忠顺王的话,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希望的暖流“如今也是没有办法了,我要见他,你帮我传个话!”
忠顺王闻言,眉头一皱“是为了赵轩?”
“不错,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不得不为他奔波。”赵嫣说道“老九,看在以往的情分上,帮帮我!”
“好,我帮你!”从未求人的赵嫣竟做出了求人的姿态,忠顺王为之动容。
第二日,和煦的阳光轻柔地洒落在皇宫的琉璃瓦上,给这座庄严的宫殿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忠顺王早早地便出了府,风风火火地朝着皇宫赶去。他一路畅通无阻,径直来到了御书房外。不等门口的侍卫通报,他便大大咧咧地撩起帘子,闯了进去。
此时,宣帝正坐在御案前,眉头紧锁,手中的朱笔在奏折上不停地圈点勾画,处理着堆积如山的国事。看到忠顺王突然闯进来,他微微一愣,随即放下手中的笔,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皇弟,你这风风火火的性子,还是一点都没变啊。”
忠顺王满脸堆笑,快步走到宣帝面前,一把拉住他的胳膊,说道:“皇兄,你整日埋首于这御书房中,处理那些繁琐的国事,也该歇歇了。今日我特地来请你,咱们兄弟二人许久未在一起喝酒了,正好借此机会好好聚聚。”
宣帝看着忠顺王那急切的模样,心中有些动容,但又想到堆积如山的国事,不禁有些犹豫,说道:“皇弟,你又不是不知道,如今国事颇多,朕实在抽不出时间啊。”
忠顺王却不依不饶,他双手叉腰,一脸无赖地说道:“国事多,你交给那些大臣去办啊。怎么着,他们光拿俸禄不干活啊?皇兄,你也别太操劳了,适当放松一下,说不定处理起国事来更得心应手呢。”
忠顺王这无赖的话语,让宣帝哭笑不得。他深知这个皇弟的脾气,一旦决定了的事情,就很难改变。思索片刻后,他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行,也就今日下午了,朕也放松一下。”
闻言,忠顺王顿时喜笑颜开,他兴奋地拍了拍手,说道:“本该如此嘛!皇兄,你就跟我走吧,保证让你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下午。”
于是,宣帝在忠顺王的拉扯下,离开了御书房,坐上了前往忠顺王府的马车。一路上,忠顺王兴致勃勃地说着一些坊间的趣事,想要逗宣帝开心。宣帝虽然表面上微笑着听着,但心中却始终惦记着那些未处理完的国事。
不多时,马车便来到了忠顺王府。忠顺王热情地拉着宣帝走进府中,径直来到了花厅。花厅内,酒菜已经摆放得整整齐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忠顺王请宣帝坐下,亲自为他斟满了一杯酒,说道:“皇兄,来,咱们先干一杯。”
宣帝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酒香在口中散开,让他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就在这时,花厅的门帘被轻轻挑起,一个熟悉的身影缓缓走了进来。宣帝的目光下意识地看向门口,当他看到来人的那一刻,手中的酒杯微微一颤,酒水差点洒了出来。
眼前的人正是赵嫣。已经十六年未见了,可是宣帝永远忘不了自已第一次见到赵嫣的情景。那时的她,神采飞扬,不同于一般女子的柔弱姿态,浑身散发着自信的光芒,一举一动都充满了迷人的魅力。宣帝就是在那一刻,深深地陷了进去。
后来,二人两情相悦,感情日益深厚。然而,当宣帝表明自已的身份后,这个胆大包天的女人,竟在春宵一度后不辞而别。恰巧那时父皇召他回宫,等他处理完宫中的事务,想要去找赵嫣时,却得知她已经嫁给了临安侯张广。宣帝心中气愤非常,觉得自已受到了背叛,发誓再不见她。
这些年来,宣帝虽然没有再见过赵嫣,但也知道她进京了,她的儿子还是自已亲封的忠勇伯,如今饱受争议的威武侯。宣帝心中明白,这个女人今日突然出现在自已面前,必定是为了她的儿子而来。想到这里,宣帝的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眼神中也透露出一丝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