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更 作品

第75章 身份限制(第2页)




    所以后汉政变时军队卖命拼杀,分出结果后也乖乖归营。



    现在也是大差不差,把事情交给郡府来办,那卫氏父子近支是没活路了,可年龄小的孩子模糊身份,以旁支的身份还是能活下去的。



    剥夺财富后,这些孩子以后上学都难,更别说是出头人地,为父兄复仇。



    卫氏实在是太庞大了,除掉豪强这一脉,以卫氏的底蕴,未来自会再发展出豪强一脉。



    卫氏的底蕴是入仕的这几支,豪强一脉只是安全、温饱的保障。



    混乱的世道让卫氏豪强一脉过于膨胀,出仕的几支卫氏发展不顺,已经有压不住的迹象。



    放任不管,再过一两代人,或许豪强一脉就成了卫氏嫡流,获取卫氏主导权。



    可眼前河东各县卫氏的门生故吏与豪强一脉并没有多少恩情,他们是入仕各支卫氏的门生故吏。



    豪强一脉太强了,若不能尽数打死,他们真的不敢动手。



    钟繇将河东郡吏的反应尽收眼底,在他看来不管是哪支卫氏,都是河东卫氏的一员,一体多面,现在就是要砍掉卫氏的财源、武力。



    即便不牵连其他卫氏,可他们的损失依旧无法避免。



    逢年过节,或者其他节日,卫氏各支相互走动……本质上就是财富的再分配。



    打掉豪强一脉,卫氏各支都要过苦日子。



    为了出仕、名声考虑,专心仕途的几支卫氏基本不治产业,不蓄仆僮。



    要么出仕吃俸禄,要么吃学费,再要么吃族里以各种名目流转分配的钱粮。



    未来这几支卫氏饿肚子的时候,怎么可能不恨朝廷?



    可钟繇又有什么办法?



    他也挨过饿,饿急了的时候,真的什么都得吃。



    现在决断权在手,让朝廷饿,还是让卫氏饿,这个不难选。



    钟繇在这里传令,议郎赵蕤持另一封诏书南下,先与赵基碰头。



    这位赵蕤年近四旬,身形高瘦,是常山诸多赵氏之一。



    他身体还没有休养好,嘴唇泛白:“赵中郎,朝廷已有决断,认同右贤王去卑申辩,已下诏河东治罪宗贼。不知中郎如何看去卑?”



    “卑职已与此人面谈过,他愿意匡扶朝廷,也愿屈身做些别的事情。”



    赵基也不下马,指着卫氏庄园:“此人奸滑凶残,卑职想编其麾下匈奴。”



    “这恐怕有些难。”



    赵蕤面有难色,解释说:“中郎有所不知,最初去卑率众渡河勤王时,麾下约有三千义从骑士。因朝廷籍册、器物落在贼手,形势亦窘迫,故其麾下义从多散去,各自返乡。如今所留五百余骑,是为讨要……军费。”



    见赵基能听明白这个,赵蕤又说:“这不是五百人积欠的军费,是三千匈奴,数额不浅。若要收编,这军费何来?未来军费更是沉重,非朝廷所能负担。”



    赵蕤还打量赵基,有点害怕赵基就着这个由头询问虎贲军费、赏赐的事情。



    他已经见多了这种场面,公卿们被不识一字的大头兵围着,凶神恶煞讨要赏赐,就跟明抢一样。



    朝廷没有钱粮,只能不断提高官职,才能让这些大头兵散去。



    就见赵基脑袋一歪,恍然模样:“这么说……眼下不该谅解去卑?朝廷困顿,哪里有钱结清军费?敢问天使,朝廷可有备用手段?”



    “这,自然是有的。”



    赵蕤却劝:“去卑又作乱,朝廷念其功勋,赦免此罪。是以讨要军费之事,亦不宜再提。中郎,今虎贲疲倦,还请饶过去卑。”



    “朝廷有决断,我自奉诏而行。”



    赵基爽快应下,去卑这个佣兵头目讨不回血汗钱,头上戴的那顶右贤王王冠更虚了,想来会积极与自己合作,去兼并其他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