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第一衰 作品

第125章 南方动摇,无兵驻守

 乾隆的目光也注意到了人群中落寞的纪晓岚。 

 按照平常他怎么也会说点话出来。 

 可自从从战场回来后,从头到尾一句话都没有说过。 

 今天这场朝会更是埋头不语。 

 从战报上来看。 

 这场战役之所以失败,明面上是朝廷胜了, 可真的估算起账单来,是他们输了,输的很彻底。 

 大清这边精锐死了十四万,贼寇十六万泥腿子死了十六万。 

 越算越觉得亏得慌。 

 赵清廉此刻站出来发话了。 

 “皇上,如今当务之急不是惩罚罪人,而是进一步巩固统治,防止起义军卷土重来。 

 南方地区少了十四万八旗精锐驻扎,这对于我大清的统治极其不利。” 

 说话间,赵清廉还不忘瞥了一眼纪晓岚。 

 明确就在告诉对方,我大度,不忘你身上引胀水,不像你纪晓岚每一次朝廷出了事,先是把胀水给引到自已身上,确定好责任人后再去解决事情。 

 乾隆也看出来了赵清廉的用意,如今算是明白,这朝廷之上,到底还得是赵清廉和珅这样的坏一点的人,贪一点的人才能够办成事,才会在朝廷每次危机之时,提出建议来,是真正为国家解决问题的。 

 反观纪晓岚,为人心胸狭隘,死读书,这次押送粮草这样简单的事情都办不好一点。为了调查粮仓贪污案,白白耽误时间,误了运粮差事。 

 面对赵清廉所述,乾隆点头。 

 既然木已成舟,它只能想办法补救了。 

 这也正是他此刻深深感到为难的难题。 

 “皇上,臣,有一想法。” 

 “启用汉八旗,进驻南方各省。” 

 汉人是不服满人将领的,南方启用汉八旗的同时就意味着从头到尾都得是汉人,中高级军官也都得是。 

 乾隆陷入深深的为难之中。 

 朝堂上的文武臣们顿时炸开锅,议论纷纷。 

 “不可啊! 

 我们满人的天下,凭啥让汉人去管理。” 

 “养虎为患,养虎为患,到时候南方还不得被汉人给自治了。” 

 “此法断不可行。宁愿少派遣兵力,也绝对不能够让汉人自管,这不是把刀递到汉人手里吗。” 

 朝堂之中的汉人并不敢开口说话和反驳什么。 

 只因为虽然朝廷明面上宣传满汉一家,可在重大决策和话题前,汉人说话压根没有份量。 

 重要官职任命上, 也从来没有汉人的份。 

 这一次朝堂议论,但凡哪个汉人插话,很有可能会被皇上误以为有谋反之心,自立之心。 

 所以还是闭上嘴最好。 

 一时之间朝堂上的情况是满族官员滔滔不绝,陈名利害,一个口一个防备,一口一个汉人即将自立。 

 尤其是对提出这个建议的赵清廉大肆攻击。 

 “那好,那就等着吧,等起义军再一次卷土重来,蚕食掉南方各省的时候你们就改变想法了。” 

 “皇上,退朝吧,您也累了。” 

 乾隆确实累了,心累到无法呼吸,难题像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让人的头都要炸了。 

 “退朝吧。” 

 乾隆或许是真的累了,又或许实在没想到接下来怎么办,摆了摆手,示意群臣退朝。 

 不过在退朝的最后时间里,还不忘下一道革职查办纪晓岚的旨意,并且押入大牢。 

 没办法,不处罚不足以平那南京城死伤的将士。 

 虽然目前他们还没闹事。 

 但只是时间问题。 

 他是做皇帝的,不能只顾一已私欲,纪晓岚贻误战机,那他就该承担惩罚。 

 这一次,朝堂上出奇的安静,没人求情。 

 大家都心知肚明。 

 他们求情,那谁替南京城战死的肚皮空空死去的十四万将士求情呢? 

 到死,他们肚子都是空的。 

 也正是因为饿了三天才导致整个大军战斗力大幅度衰减。 

 随着殿外驻守的士兵进来把纪晓岚铐上镣铐带走,整个南京一役也正式宣告进入尾声阶段。 

 …… 

 一个月后,阿桂兆慧两位将军回京了。 

 有盛大的欢迎仪式,有锣鼓喧天。 

 朝廷对外宣称的是打了打胜仗。 

 以敌军阵亡二十八万,已方阵亡一万的比例,宣告战争的胜利。 

 热闹的欢迎仪式却只剩下热闹,乾隆皇帝从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话,没有见过阿桂一面。 

 朝廷官员一人也未出席,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位将军失宠了。 

 和没有利用价值的人维持关系没有必要。 

 况且阿桂本就是一个粗人,朝廷众文官也很少和他打交道。 

 世态炎凉,人事落寞,看的阿桂眼角不由得流淌出老泪。 

 他明白如果不是朝廷为了脸面,压根连一场欢迎仪式都没有,归来的热闹场面只是做给天下人看的。 

 曾经率领二十万大军的空前场面与如今凄凉惨淡的回归,让人不由得鼻子一酸。 

 骑在马上的阿桂双腿夹的很紧,一直都在给马肚子施加压力,让其马蹄快些。 

 落寞是他该得得,十四万将士尸骨埋在了南京城,他无颜再见皇上。 

 辞承在南京得时候就已经交给皇上了。 

 一切都料理完了。 

 也该是他整个糟老头子回家,在生命得最后岁月无所事事等待自然死亡的时候了。 

 如果不是朝廷对外宣布这场南京之战胜利,皇上和文武群臣是绝对会清算自个的。 

 这算是一丝侥幸吧。 

 回到家里,卸掉铠甲,阿桂整个人仿佛被抽走了灵魂一般,躺在院落中的藤椅上。 

 这次回家,家里一下子安静下来了。 

 门庭再也没陌生人踏入。 

 “老爷,上好的普洱茶,一克十两银子呢。” 

 看着管家端过来的茶叶,阿桂点点头。 

 他已经躺在这藤椅上有两个时辰,但身体却一点不舒服的感觉都没有。 

 “嘿嘿,老爷。 

 您这下面躺着的可不是普通的藤椅,乃是百年老藤制作而成,一把售价得这个数。” 

 管家伸出五根手指,意思是五千两。 

 其实阿桂算是看出来了。 

 家中越来越富裕。 

 家里的妻子和小妾穿戴的都是上好的丝绸。 

 一切用度,小至茶具,大至床榻门厅都换作了市面上最好的。 

 而他阿桂一向为官清廉,从不贪污受贿,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家里之前赵清廉帮忙给开的彩票店。 

 正因为看到家中这副场景,他才没有在回来后询问彩票的生意状况,因为不用问,一定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