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第一衰 作品

第91章节 再往杨柳城

 河南的白莲教,明教,不良人组织反了,如今杭州的最大户王家也反了。 

 四支起义军! 

 整整四支起义军! 

 虽然说如今的河南起义军都钻入深山老林去了,但威胁尚在,且席卷而来之后,势头更猛。 

 朝廷对付这三个,就已经是应接不暇,疲于奔命。 

 又来一个杭州的王家! 

 这可怎么办。 

 这一次,因为没有刘墉纪昀二人在,此然也没人把矛头引向赵清廉。 

 乾隆也没有借口发挥,它不知道该责怪谁,最后把责任归咎在了已经被烹煮而食的杭州知府高不平身上。 

 没办法,如果他把赵爱卿也给责怪了,那朝廷接下来是真没一个办实事的人了。 

 “眼下怎么办?” 

 乾隆发问。 

 台下文武沉默。 

 这是乾隆预料到的结果。 

 满朝文武,皆是饭桶。 

 现如今杭州城还只是一个王家庄子叛乱,如果处理的及时,是完全可以消除这股起义的火苗的,绝对不能再重蹈覆辙,步河南后尘。 

 爱卿,有何计划? 

 摇头,再问一个还是那个回答。 

 再再问一个还是同样的回答。 

 即便前来把目光看向自已最得意的大臣,但赵清廉这里,也是摇头。 

 自已好不容易把事态搞到这步境地,可不会再去扭转,一切正是自已想要的,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乾隆只感觉额头一阵剧痛。 

 扶着额头,揉着面庞。 

 短暂的平静之后是爆发! 

 猛的拍案台,上面堆积的奏折掀翻。 

 手指下面战战兢兢的众文武,朝着群臣吼道:“都是一群饭桶!” 

 歇斯底里完的乾隆整个人气喘吁吁,仿佛丧失了所有精气神。 

 就连最后的希望,一向鬼点子多的赵清廉都没有办法,这一次他是真的深感无力了。 

 怎么办,怎么办…… 

 这个问题反复在脑海中回荡,要把脑袋炸掉了。 

 “赵爱卿,真的没有办法了吗?”,乾隆不死心的再一次问道。 

 赵清廉:“杨柳城或许还有机会。” 

 杨流城? 

 这个陌生的词汇,让乾隆的脑袋里对于过去死去的记忆再一次复苏。 

 大清是没有杨柳城这个地方的,那是当初敲诈完当地商贾之后,演变而来。 

 扬州城确实富饶,但那里已经被用过一次,难不成还能够重复利用? 

 赵清廉不好意思开口。 

 一再重申,此方法断子绝孙。 

 可火烧眉毛的乾隆不管,他已经没有任何办法,只要有办法,那就用! 

 什么断子绝孙,现在不用,大清亡了,他得立刻断子绝孙。 

 “杨流城多商贾,富甲天下。 

 咱们从这帮商贾身上再榨一次。 

 第一次是欺骗,这第二次自然不能再用同样的招数了。 

 得来硬的,强迫他们交钱。” 

 “至于叛乱,呵呵,自古还没听说商人也能闹翻天呢!” 

 乾隆点点头答应,商人确实不能闹翻天,历史上农民起义很多,但商人还确实没有过。 

 现在他也算是看明白了,百姓那是一动就反。 

 官员又是拱卫自已的阶级,不能动。 

 王宫贵族都是和他有着千丝万缕血脉的,也不能动。 

 唯一能够动的就只有那些富的流油的商人们了。 

 只不过这一次,赵清廉显然是不能去的,他估计一旦踏入杨柳城的大门,便被扒了皮,只能是和珅, 

 对,也只有他了。 

 就用朝廷还款之名,把杨柳城的富商都再一次聚集,扣押,而后要求以银换人。 

 这笔金额用作补贴杭州城的老百姓,安抚他们,这样一来,也就平息了叛乱了。 

 圣旨下达,快马加鞭,大臣钦定,火速前往杭州城。 

 …… 

 十天后。 

 杭州城的众多商贾是画家欢呼雀跃的。 

 终于,终于,朝廷愿意还钱了。 

 看着手中的一张张皱巴巴的昔日和赵清廉签下的条约,激动万分。 

 朝廷到底没有食言呐! 

 自从扬州城改名原杨柳城,城中的商贾们被赵狗贼明明白白结结实实敲诈过一次后,他们可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官府任何邀约从不过去。 

 但彼时不同。 

 官府总算是愿意还钱了。 

 这钱不要王八蛋。 

 说实话,朝廷也该还。 

 早就听说朝廷在杭州执行改稻为桑计划,进行的如火如荼,银子没少搂,也该兑现曾经的承诺,偿还银子了。 

 杨柳城的街道上,官府的兵吏手提铜锣,铜锣发出的声响,震耳欲聋,深怕有人不知道官府要还银子了。 

 时任杨柳城县令的柳先开挨个登门,向杨柳城的每一位商贾一一道歉,并且说明,这一次朝廷还钱之诚,且过来押送银子的不是赵清廉。 

 听到没有这个可怕的人物,杨柳城的这些商贾们是又失落又开心。 

 失落的是,该死的赵清廉没有过来,如果他敢过来,一定扒了他的皮,吃了他的肉,敲碎他的骨! 

 高兴的是,不是这个姓赵的王八蛋过来,他要是过来,就算就是说破天,也不会有人相信是来还钱的,绝对是又一轮的镰刀。 

 在这种又惊又喜的复杂情绪笼罩下,杨柳城的商贾富豪们一个个个摩拳擦掌,备好马车,准备去运银子。 

 当然,为了以防万一。 

 一个个也是贼精明。 

 身上不带银子,这样即便官府借,也拿不出来,骗,也拿不出来。 

 我都没带银子,身上没钱,你怎么诓呢? 

 杨柳城府衙门外。 

 各类轿子陆陆续续过来。 

 过来的都在互相恶意奉承,胡下个客套。 

 “黝,张员外,您也来了。” 

 “李员外,您也来了。” 

 “这官府欠着我足足二百万两银子,如何能够不来?” 

 “啧啧啧,这里数您是最大头啊。” 

 我就少一些,整整一百万两。 

 “呀,老冯,你这只老狐狸当初也和赵狗贼画押签约了啊? 

 怎么,借出去多少?” 

 “哎,别说了,骗了别人一辈子,到头来阴沟里翻船,说出去,我脸臊的慌呐。 

 不过不多,五十万两。” 

 “五十万两还不多?拿得做多少生意咱们才能赚回来。 

 五十万两……老哥哥,我现在想起来我的十万两,我就肉疼呐! 

 整宿整宿,心如刀绞,梦里都是我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