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第一衰 作品

第82章 撇清功劳

 “这杭州改稻为桑之后,银子有了,阿桂的五省兵马也好不容易废尽数月时间也有了。 

 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 

 他们怎么可能跑得了?” 

 高坐皇位上的乾隆得一样样。 

 对于河南境内的叛军, 这战役,必一触即溃,一举消灭掉! 

 话语上扯到阿桂的无声围剿那就不得不带上赵清廉的改稻为桑计划了。 

 若没有此计划。 

 朝廷哪里来的银子五省围剿? 

 虽然银子并不多,士兵的军饷也没有,铠甲也是旧的,但总算能够保证一下一日三餐,改稻为桑的银子只要一日不断,就能够维持一下军队的温饱问题。 

 至于军饷,先欠着,打白条。 

 大清又不可能不在。 

 军饷只是晚点发。 

 对于折子上阿桂讨要据军饷的行为,乾隆口述回答,让台下的和珅写好,写在折子上,回给阿桂。 

 得到回复完折子上的消息。 

 乾隆职责阿桂道: 

 “瞧瞧,稳着点味就要银子来了,都知道杭州的改稻为桑为朝廷赚了点银子,但也就那么点,芝麻绿豆大小。 

 你们说说,这点银子维持一下大军的日常粮草供应都强撑。 

 更不要说发响银了。 

 这阿桂就不能体谅体谅点朕的难处。” 

 群臣纷纷响应。 

 “皇上不必担忧,改稻为桑以后每年每月都能够为朝廷提供六十万两银子,咱们慢慢来,慢慢存,先撑过眼前最艰难的时候,后面灭了河南叛军后,天下太平后,国库就是只入不出,皆是咱们大清还愁不能给那些前线士兵军饷?” 

 乾隆也十分认同这个道理。 

 正是有了改稻为桑作作为底气,他才敢让阿桂调集五省兵马,围剿河南。 

 这一场战役,就像五个手指头,慢慢收拳,最终握死掌心的蚂蚁! 

 总之一句话。 

 改稻为桑为大清注入了源源不断地血液,让大清有了一点力气来分出手来对付河南的三支起义军。 

 所以…… 

 想到这里。 

 乾隆的目光看向了台下的赵清廉。 

 龙颜大悦道: 

 “赵爱卿,你功劳大啊,能够想出来改稻为桑这么好主意来,朕最近看了户部三个月奏报上来的卷宗。 

 三个月来大清唯一的进项就是这改稻为桑的六十万两银子。 

 朕一想到这个月有,下个月有,下下个月有,仿佛就看到了光明的前途,看到了我大清的千秋伟业,传承万世的未来。” 

 赵清廉嘴上恭贺,他心里清楚改稻为桑是个好政策,但他更料到官员天生腐败,是不可能好好干的,这么一个好政策,在他们手里,都只会变成敛财的渠道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扬州的百姓因为改稻为桑会被剥削的越来越厉害,最终不堪重负,揭竿而起,给清朝制造新的麻烦。 

 而河南这边,五省大军围剿计划也不会成功。 

 根据自已所知道的。 

 留在河南的三支起义军白莲教,明教,不良人组织,留在当地的只有一个假象,真的三支队伍,已经窜逃到了周边省,开始攻城掠地。 

 白莲教去了云南,明教去了广东,不良人去了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