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马荒原 作品

第43章 红狐之谜09

 果然是一只狡猾的红毛狐猩!小渔村杂货铺开张才三天他就找到了我,还查出了分布在杂货铺周围的敌特联络点。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还有,王叔叔临行前向我口述的新的接头暗号,又是谁在第一时间传递给李子荣的呢? 

 其实,程峰与李子荣约定的接头暗号,是从《三民导报》、《中央日报》和《新民报》三份报纸的寻人启示栏中刊发的内容拼接而成的。三份报纸按“三-中-新”的顺序,每周二的尾版寻人启示栏中刊出。周二当日如果是单号,那么接头暗号便按“1、3、5、7、9”随机拼接;周二当日如果是双号,就按“2、4、6、8、10”拼接。三份报纸分别分段刊出,综合拼接而成。 

 “蒲明公留英归,在前天国际金融……”这是刊发在《三民导报》寻人启示中的内容,当天的日期是单号,按照暗码编排,便是“蒲公英在天际……”取前面六字。刊发在《中央日报》寻人启示中的内容为“飞兄,翔弟他日会同指教引导……”取前面五字。刊发在《新民报》寻人启示中的为“鸟唤儿泣,回望家乡的归路……”取前面七字。三份报纸各刊一条,分段刊出,取门牌号657为字数,合而为一,神不知、鬼不觉,就算高明的破译专家,不得要领,也难以破解。 

 这个秘密是当年程峰在上海被捕,由史济美辗转押解到南京,后来被李子荣救出。两人分别时,相互约定的接头暗号,只有程峰和李子荣二人知晓,林小芳就是想破了脑袋也不知道暗藏在报纸里面的玄机,更别说其他局外人了。 

 李子荣不仅从三份报纸的寻人启事中获悉了新的接头暗号,还得知林小芳近期会前来南京与他联络的情报。由于林小芳中途下车,改走水路到达南京,在时间行程上耽误了两天。特务处南京总部各区行动股有一项例行的工作,便是每周更新一次各区各条街道上商铺变更的消息,提供给情报股分析研究。主管特务处情报部门的郑介民,将李子荣安插在情报股副股长的重要岗位上,第一时间便接触了商铺变更这类消息。当“小渔村杂货铺”的信息出现在商家名录栏里,李子荣便识破了林小芳的小把戏。 

 为了确保林小芳的安全,在“小渔村杂货铺”开业的当天,李子荣以巡视为由,找了个借口溜出情报股,化装成黄包车夫,对“小渔村杂货铺”的周边商铺进行了摸底,并找出以往的商家备案信息和情报档案逐一对照、排查,查出了特高课、调查局和特务处在夫子庙街区周边布点留下的破绽,以及相关信息。 

 林小芳挂出招聘店伙计的海报不久,就有四个人前来面试。招个店伙计本来是件很小的事,却出现了偏差,令林小芳猝不及防。前来面试的人中有一个就是张桦。当林小芳看见张桦走进小渔村杂货铺大门的那一瞬,心中着实吃了一惊。她突然想起来,她在上海闸北区地下联络站与张桦从未照过面,只是在新亚酒店程峰的房间,从屏风的缝隙里看见过张桦。自已尾随张桦到兰花胡同132号,化装成黄包车夫和要饭的乞丐,张桦不一定能认出真正的她,内心便安定下来。 

 张桦也没有当面见过林小芳,他只是从李一明提供给他的一张相片里认识了她。那张相片里有十七个人,是林小芳刚加入培训班时与学员们的合影,这也是她生平第一次照相。而当时给学员们照相的正是身为培训班后勤主任的李一明。张桦虽然与林小芳打过照面,但他见到的只是化了装的林小芳,那个一脸黝黑、帽子遮住了大半张脸的黄包车夫和五官肮脏、几乎扭曲到变形的乞丐,除了林小芳自已,一般人根本认不出她来。 

 四个前来应聘的人员当中,除了张桦,有一个是调查局的眼线,另一个是特务处的暗探,还有一个是李子荣专门派来协助林小芳工作的地下联络员。 

 林小芳知道来者不善,为了打消外人的疑虑,让别人知道“小渔村杂货铺”就是一个纯粹的杂货店,赚点小钱过日子的那种,她决定把戏做足,假戏真做。林小芳在特工培训班学习的时候,有个同宿舍的学员叫张翠芬,是东北人,耿直心肠,火辣性子,跟林小芳十分要好,是结拜的异姓姐妹。两人课余拉家常,张翠芬打开话匣子,把林小芳的耳朵都快磨出茧子了。林小芳决定假借东北人的身份来掩饰自已,于是,她化了一个浓浓的妆,把自已的眉清目秀全都掩盖起来。 

 “你们四个都给我听好了,阿姐姓林,名叫翠芬,是一个正正经经的生意人,是从东北那旮旯逃难逃出来的。阿姐的家在东北乌苏里江边一个不怎么出名的小渔村,听我爹说半条乌苏里江都是我们林家的。我爹是当地的渔霸,全村的渔民都得给我家交鱼租。姐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回想以前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是相当的富足。九-一八,日本人来了,占了东北,烧了我家的房子。我爹拼了他那条老命,才把我送到关内。我一路逃啊,逃到了南京,不想再逃了。我就用我爹留给我的首饰换了点钱,想做点小生意,就开了这间杂货铺。名字还叫小渔村,就是想家的意思。我原来想自已一个人干,又当老板娘又当伙计。可一个人实在是忙不过来,便想招个伙计。我只招一个勤快点的、心眼好的、有眼力见的,可海报贴出去,一下子来了两双。这咋整啊?我想了又想,为了公平起见,我决定把你们四个分成两组,你们两个一组,另外两个一组。一个组上一天班,两人同台售货,以当日的盘点结算为准。胜出的一组再分开来单独售货。谁卖的货多,受顾客欢迎,我就留下谁。” 

 林小芳的一番训示,滴水不漏,令四个前来应聘的人心悦诚服,点头称是。 

 经过抽签,特高课间谍张桦与调查局眼线黄安分在了一组,特务处的暗探魏见槐与李子荣派来的联络员钟成分在了另一组。张桦与黄安第一天上班,魏见槐与钟成第二天上班。胜出的一组在第三天进行终极对决。 

 第一天早上八点,比赛开始。林小芳打开小渔村杂货铺大门,把账本、货物清点了一遍,交到张桦和黄安手里,吩咐二人道:“晚上六点打烊,我再过来清点货物,对账本,把营业数据交到二位手上。货物售价和数量都在账本上列的清清楚楚,二位可以查点,相互监督。如果钱货对不上,二位自动淘汰。你们可以在第二天同一时间过来,与另两位对比结果。”交代完毕,林小芳就转身离开了。 

 张桦翻开账本,一边查点货物,一边对黄安说道:“兄弟!你不是真的要来做店伙计的吧。看你虎口上的老茧,就知道你是扛枪打猎的。” 

 “张兄既然有这眼力,可见也不是想来做店伙计的。这样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到底是什么地方吸引了你和你身后的机构呢?”黄安针锋相对地回应道。 

 “无可奉告!不过,黄兄如果主动退出,不与我竞争这个店伙计之职,我倒可以向上面申请一笔经费赔偿给你,你看如何?”张桦拉拢黄安道。 

 “看来张兄对这小小杂货铺店伙计一职是志在必得。可我也是奉了上面命令,才来应聘这个店伙计的,身不由已呀!”黄安有些无可奈何地回答道。 

 “黄兄背后的大老板是姓徐的还是姓戴的?”张桦直言不讳地询问黄安道。 

 “张兄既然这么问,那你的背景就可想而知了。”黄安突然从腰间掏出手枪,对准了张桦的胸膛,低声喝斥道:“狗汉奸!想不到你自已撞到枪口上来了。” 

 “黄兄!你太冲动了。你也不看看街对面是什么地方,王李记二楼的窗台上,说不定有个狙击手正在瞄准你的脑袋呢。冲动是魔鬼,放下枪我们好好聊聊。”张桦并不慌张,而是轻描淡写地推开黄安的枪管,镇定自如地对账、查验。 

 “好!算你狠。可就算我不跟你争店伙计这个职位,你又拿什么跟后面那一组的两个人竞争呢?没有销售业绩,我们都会被老板娘淘汰。”黄安朝街对面望了望,看到了王李记二楼窗台上的人影,立刻收起手枪,语气也渐渐缓和下来。 

 “这个好说!只要我出去一趟,买货的人就会排队上门。”张桦自信地说。 

 “你们也太嚣张了!难道这里不是中华民国的首都吗?”黄安震惊地说道。 

 “你们的情报机构也太落后了。不久的将来,将会爆发更大、更惨烈的战争。黄兄!趁战火还未点燃,赶紧多捞一点比较实惠的利益吧。”张桦点拨黄安道。 

 “你难道就不怕我向上面告密吗?这么有恃无恐!”黄安强压怒火质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