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马荒原 作品

第37章 红狐之谜03

 李子荣带着王亚雄赶往西江码头与林小芳会合。林小芳早就租好了一艘小火轮,停在码头一侧等候。三人登上小火轮,一路向西,往南宁进发。 

 “子荣兄弟!你的计划可能有漏洞。沈醉是戴笠手下的八大金刚之一,老成持重,精明之极。他虽然剥下了贺波光的脸皮,但你的人皮面具难道不会从贺波光的脸皮上脱落吗?戴笠迟早会发现这其中的蹊跷,看出端倪,识破真伪的。”王亚雄无心沿途的江景,思来想去,十分疑惑地询问李子荣道。 

 “王先生你就放心好了。我仿照报纸上的照片做的王先生那张人皮面具,用的是特殊的胶水,粘在贺波光脸上就融成一个整体了,就算是切成碎片也不会轻易脱落。退一万步说,就算沈醉和戴笠以后发现调了包,被暗杀的人不是你王先生,他们也只能打落门牙往肚里吞。你替他们想一想,戴笠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耗资巨大,到头来却杀了个替身,沈醉怎么向戴笠交代?戴笠又怎么向蒋介石交代?如果他们说出真相,那他们的好日子也就混到头了,蒋介石不会再信任戴笠,沈醉也就失去了靠山,那他们俩就只能再次流落街头做小混混了。他们只能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或者是哑巴吃黄莲,一口咬定贺波光那张面皮就是你王亚雄的真身。只要你不露面,定安然无恙。”李子荣仔仔细细地向王亚雄解释道。 

 “看来,你把沈醉、戴笠的内心都摸透了。”王亚雄点了点头,会心地笑了。 

 “王先生!您真是太过夸奖这个臭小子了。我的心事他就摸不透。”林小芳突然掐了李子荣一把,古怪精灵地从中插话道。 

 王亚雄看了看一本正经的林小芳,又看了看一脸苦相的李子荣,忍俊不禁,哈哈大笑道:“哈哈哈哈!林姑娘说得非常对,子荣兄弟就是摸不透你的心事。” 

 “我只揣摸敌人的心思,然后制定应对之策。我没事揣摸自已同志的心思干嘛呀?还嫌我不够忙的么?”李子荣装着十分痛苦的样子叫屈道。 

 “是的。你是够忙的!前一阵子你整天和调查局的美女上司谈情说爱,还赔上了我的玉手镯,能不忙么?”林小芳嘟着嘴又吃起了尹玉兰的醋。 

 李子荣百口莫辩,苦不堪言,只好闭口不言,任由林小芳醋意大发。 

 一年多的逃亡日子令王亚雄焦头烂额,寢食难安,如今追捕之敌已退,烦恼尽除,与一对天真无邪的青年恋人相伴江上,顿觉天高云淡,无比的轻松自在。 

 李子荣将王亚雄化装成一位收购山货的商人,通过南宁的地下交通站,走水路,辗转广州,几经波折,把王亚雄带回了自已的汕头老家隐藏起来。 

 戴笠通过秘密渠道,紧急收集王亚雄曾经公开的和未见报的相关照片,均未发现王亚雄的上嘴唇有黑痣的痕迹。他回想当年与王亚雄朝夕相处之时,似乎也未曾见到王亚雄的上唇胡须里有过黑痣,戴笠多疑的性格再次暴发了。他召沈醉回南京述职,在特务处的密室里单独接见沈醉,展开那张“王亚雄”的面皮,开门见山,质问沈醉,面皮上那颗隐藏在胡须里的黑痣从何而来。 

 沈醉一手拿着王亚雄的照片,一手托着“王亚雄”的面皮,移步到强烈的灯光下,仔仔细细地反复对照,两眼像显微镜一般搜索了片刻,便哑然失笑了。 

 “你居然还笑的出来?身为特务处的八大金刚,党国的高级特工,难道你看不出这明显的破绽吗?”戴笠十分严肃地质问沈醉道。 

 “处座未免也太谨慎了。照相机不是显微镜,不可能把藏在胡须里的痣照出来。再说了,人身上的痣有很多种,有的痣是从娘胎里带来的,有的痣是在生长的过程中长出来的。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王亚雄伪装出来的。”沈醉分析道。 

 “伪装?他在胡须里装一颗痣干嘛?既然是伪装,那就应该装在一目了然的地方。藏在如此隐秘的位置,他伪的是哪门子的装?”戴笠一连串地反问沈醉道。 

 “这、这……这就是王亚雄不同于常人的高明之处。他了解处座,知道处座细心谨慎,便故弄玄虚以扰乱处座的方寸,打乱处座的英明抉择。”沈醉解释道。 

 “王亚雄会算命?有未卜先知之能?他知道自已必死无疑,就像《三国演义》中‘死诸葛吓退生仲达’的情节那样,把自已伪装得不像自已来转移我们的视线?他王亚雄乃一介莽夫,怎会有如此缜密的心思?”戴笠摇了摇头,扪心自问道。 

 “关于王亚雄唇上有痣无痣之说,已成无稽之谈,无关紧要。只要我们不说,又有谁会捕风捉影,没事找事呢?这张人皮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王亚雄已经死了!就算我们杀掉的不是王亚雄本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他经历此劫难,也不敢再露面,以免一生一世都陷入被追杀的恐惧之中。只要王亚雄从此在人间蒸发,不再危害委员长的安全,处座杀不杀他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委员长相信你除掉了王亚雄,这就是最好的结果。”沈醉分析得精辟入理,一语惊醒梦中人。 

 “言之有理!沈老弟果然高明!”戴笠沉思片刻,点了点头,突然话锋一转,询问沈醉道:“你们在梧州西江酒店的诱杀现场,一共焚毁了几具尸体?” 

 “现场被焚烧的尸体中,有两个被王亚雄当场击毙的杀手,还有余婉君那个贱女人,再加上王亚雄,一共是四具尸体。”沈醉掰起手指数了数,小心回答道。 

 “不错!这个数字与《梧州国民日报》第二天刊发的新闻报道数字相同。但还有一个重大疑点,贺波光去哪儿了?他与你们一同前去诱杀王亚雄,除了死掉的杀手,你们都回来了,可是贺波光呢?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戴笠提醒沈醉道。 

 “属下当时安排贺波光在楼下望风,吩咐他见到王亚雄立刻放气球给二楼埋伏的杀手发布信号。王亚雄可能绕开了贺波光,从另一边上了二楼。随即便展开了枪战,我们将疏于防范的王亚雄击毙,贺波光便趁乱逃走了。”沈醉回忆道。 

 “但愿贺波光是真的逃走了,而不是给别人当了替身。如果贺波光真如我们所愿趁乱逃走,他一定会去南京中央银行本部支取那张十万元的支票。即刻安排人前去蹲守,只要贺波光现身,格杀勿论。”戴笠喝了口茶,抬头吩咐沈醉道。 

 “是!谨遵处座钧谕。”沈醉敬了个礼,转过身来擦了把汗,快步走出密室。 

 蒋介石集结了三十万大军,亲自坐镇西安,督令张学良、杨虎城围剿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的三大红军主力。张学良无心内战,希望早日率领东北军打回老家。无奈蒋介石一意孤行,把张学良的劝谏当成了耳旁风。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 

 西安发生兵变,委员长消息不明。宋美龄得知这一消息,连夜从上海赶到南京,到达南京的第一时间便找来戴笠询问情况。戴笠如闻惊雷,方知特务处西北区严重失职,竟然在西安发生兵变之前无任何消息传达南京总部。以保护委员长安全为第一责任的特务部门,特务处难逃罪责,特务处长戴笠首当其冲。 

 为了向蒋介石表忠心,戴笠决定与宋氏兄妹一同乘飞机前往西安营救蒋委员长。此去凶多吉少,生死渺茫,临行前,戴笠召集特务处各部门负责人交代后事。 

 “今西安发生异变,校长被张、杨二叛逆扣押,生死不明。特务处作为委员长的手足和耳目,未能事先明察,严重失职,难辞其咎。雨农惟有奔赴西安与校长休戚与共,万死难赎其一。各位同仁应安守岗位,兢兢业业,勿使共党分子和不法人等趁机作乱。”戴笠哽咽着掏出手帕擦了一把鼻涕和眼泪,心情沉重地走出南京曹都巷特务处大礼堂,在转身之际,还特意盯了一眼站在前排中间的沈醉。 

 沈醉心知肚明,戴笠欲言又止,意味深长的一瞥,正是因为在他心中还有一块石头未曾放下,日久成了心病,才令他牵肠挂肚。散会后,沈醉带着手下直接去了南京中央银行,设置五步一岗,十步一哨,里里外外都安插了特务处的暗探和间谍。从大门到柜台,从大堂到地下金库,布下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天罗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