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侄许多想法在大家面前只怕是班门弄斧,徒增笑谈而已,不敢说不敢说。”林立先是谦虚一句。
于永指着林立佯装怪罪道:“林立小侄,你在南州城敢当着邱商的面,把他的人扔下去船楼,我看你胆子可没有你说的那么小啊。”
林立拱手:“当时是年轻气盛,回去以后伯父很是责罚了一番,吃一堑长一智,我这是再也不敢做这些荒唐之举了。”
敬北伯觉得林立这毛头小子说不出来什么有建设的想法,遂说道:“但说无妨,有什么差错,你伯伯我帮你担着。”
“敬北伯既然这样说了,那小侄就恭敬不如从命。”
“其实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一致的,新海港早一日建成,南晶北调就能早一日启动,韶昌城就能早一日从中分润。”
“所以小侄觉得,越多人参与进来,新海港才能早一日建成。”
“问题是韶昌城能够垫资施工的商社,也就是一两家而已。你这想法,跟你伯父嘉南伯的差不多,我且问你,垫资的银子从哪里来?”
“小侄的方法倒是与伯父的不太一样。”
“哦,哪儿不一样?”
“韶昌城能施工的中小商社,几乎都是实力不大,无法垫资多少,对新海港整体的工程体量而言,杯水车薪。而有银子的其他家族,却又苦于对施工一窍不通,之前很少涉足相关工程。”
“那为何不合二为一呢?”林立问了一句。
林望京和于永的眼睛顿时一亮,已经想到了林立要说什么了。
“合二为一?”敬北伯不解问道。
“是的,这个与当初船舶司蒋干副司的靖河运策大同小异。便是成立一个大型的施工商社,各中小商社将施工的器械和人员全部投入到大商社中,核算好相应的股份给他们。另外,其他没有施工队伍的家族,有余财的,也可以银子入股。这样,这个大型商社就会同时拥有了施工器械,施工人员,以及一定的垫资能力。这就是小侄想跟各位叔叔伯伯说的。”
“一句话,就是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有器械的出器械。这样,集众人之力于一处使,新海港建成之日不远矣。”
于永率先鼓掌叫好。他作为惠通钱庄的西南总执事,其实在韶昌城的各方势力之中,是中立态度的,谁有利于惠通钱庄,他便支持谁。林立的法子无疑是他最乐于看到的,一则是合成大型商社以后,各方有意见相左之时,他惠通钱庄的态度便会变得极为重要,无形中提高了惠通钱庄的影响力。二是合成大型商社以后,各方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大家都能一起合力推着事情往前走,这样扯皮的事情少了,做事就会容易很多。
林望京也是笑着饮了一杯酒。心中想到,这个侄子,总是能够拨云见日,另辟蹊径,将各方扯皮的一件事情变得简单明了,这种能力,尤为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