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锦和姜铭考中秀才是姜家的大事,必须得回去和家里报备。并摆宴席答谢导师和村民,所以几人很快收拾东西。等着姜锦和姜铭到府衙备案,答谢过府政大人的教诲之恩,后就回下溪村。
几人回到下溪村,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和祝贺,村民自发站成两排,围观着两位秀才公,有的还想摸摸他们的头,为孩子争福气。
几人看着这场面,吓得不行,快速的跑回家里边躲起来。
家里人早早的摆好了一桌席面,等着几人回来。
吃过夕食,一大家子商量着如何摆席面、请人。最后商量了一下摆三天流水席。先是在县城摆一桌宴请导师和交好的同窗。为答谢导师教导之情和同窗之谊。然后在村里摆两天。
家里人帮着姜锦和姜铭收拾了两份礼物作为教导老师的答谢礼。姜芜吩咐人去县城最大的酒楼定桌
姜家大伯母这边却收到了几个说亲的,村民一:姜大婶子,我家有一个侄女,长的那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漂亮又能干,配你家锦哥正好合适。村民二:你可拉倒吧,你那个侄女谁没见过?长的就稍微比其他人白了一些。手上还没二两肉。姜大婶子:看我家闺女。那可是个顶个的能干。保证以后啥活都不让锦哥操心
村民三:你们那都是些什么破落户?我这儿,姜大婶子,县里边王员外的小女儿,年方二八,家里资产颇丰。赔偿200亩田地。和一个两进的宅院。
姜大伯母被吵得头疼的不行,把他们都赶出去了。想到这都是什么事儿呀?看我儿现在好了,都个个的赶上来巴结。
虽这么说,却也想着。锦哥儿今年都16了,确实该相看人家了。就是自己身边也没合适的。想着问问姜大伯,姜大伯给出主意说,和姜芜商量商量,她见多识广。姜大伯母确实是这么个事。
于是找到姜芜,把来龙去脉说了一下,又问姜芜的想法姜芜:看大堂哥的意思,大堂哥愿意相看,可以找个合适的人家先定下来,不愿意等考中举人再说亲也不晚。而且现在结亲对大堂哥助益并不大,也找不到什么好的人家。
姜大伯母一听是怎么个事,现在找的人家只是村里人或者一些稍有薄产的人家。
暗道:姜芜脑子真好使。于是也不着急给说亲了,又私下问了下姜锦,姜锦也没这个意思,就彻底放开手不管了。别人提起亲事,她就推诿孩子还在读书等考上举人再议亲。众人听了也歇了说亲的心思,也觉得自家配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