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1 作品

第三百七十五章 好风骨!

 现在的朝廷,名义上还是朝廷。

 甚至朝廷里的六部九卿,也依旧都在,大家还保持着在京城里的规矩,维持着面皮上仅有的体面。

 但是谁都清楚,现在的朝廷说话,恐怕也只有在西川境内好使了。

 甚至这最后一点威权,还要看那位剑南节度使,到底懂不懂事。

 好在,剑南道作为大周朝廷的退路,剑南节度使一直都是皇族的亲信担当,再加上剑南节度使兵力也只有几万人,朝廷带到西川的禁军数目,要远超剑南节度使麾下的兵力。

 因此,朝廷掌控西川,理论上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西川之外的事,朝廷还能不能管,别人还会不会听…

 大家都心知肚明。

 之所以现在,还有个“政事堂”还在讨论江东道,淮南道的事情,无非是大家想要维持住仅有的体面,装出一副在西川运筹帷幄的样子罢了。

 新君武元承,便是深知这一点,干脆直接摆烂了,所有的事情都不再理会。

 因为他心里知道,没有什么意义了。

 朝廷正在“逃难”的路上,不止是政事堂名存实亡,六部自然也成了名义上的单位,身为礼部尚书的杜尚书,在短时间内自然也无事可做。

 事实上,这位杜尚书一度想要辞官,带着家人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去,但是在这种朝廷危难之际,如果辞官不做,那便成了贪生怕死,趋利避害的小人。

 因此,杜尚书才一直跟到现在。

 很快,杜尚书便一路来到了这处名为政事堂的书房里,对裴璜与几位相公拱了拱手之后,面色严肃道:“几位相公,平卢军图谋不轨,已经开始领兵南下,准备吞并楚州扬州两州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江东招讨使李云,也是图谋不轨,正在江东大肆扩军,还领兵在扬州,与平卢军打了一仗!”

 几个宰相互相对望了一眼。

 裴璜摸了摸下巴,轻声道:“杜尚书,这江东招讨使,不是应该叫做李昭么?”

 “他改了名字了。”

 杜尚书正色道:“前段时间,他在金陵贴出告示,更名李云,为此,金陵城里还传了一些类似云从龙之类的谣言,声势弄得很大。”

 裴璜闻言,又拿过那份李云与扬州刺史于琮联名的文书看了看。

 这份文书上,署名依旧是李昭。

 写这份文书的时候,李云虽然人已经在扬州,也已经改了名字,但毕竟是要给朝廷的文书,他就还是用了李昭这个名字,免得朝廷不知道他是谁。

 毕竟这个时代,信息传播的极慢,改名还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至少要好几年时间,李云的这个“新名字”,才会被大部分人接受认可。

 裴璜翻到文书最后一张纸,也没有见到李云两个字,他只能看着杜尚书,淡淡的说道:“杜尚书倒是耳聪目明。”

 “非是杜某耳聪目明。”

 杜尚书叹了口气:“几位相公应该知道,小儿杜谦,前两年恰好外放,被吏部补到了越州刺史任上,后来这李云被朝廷授了江东招讨使,加之兵强马壮,小儿在越州,便不得不受其节制。”

 “是小儿送了信到杜某这里来,将江东的情况一一说明,杜某才能得知一二。”

 裴璜与崔垣对望了一眼,然后问道:“那杜尚书这一趟过来是?”

 “小儿在信里说,平卢军兵强马壮,如果让他们占了扬州,进而占据江南,用不了多久,整个大周的东边,恐怕就数这平卢军势力最大了。”

 “到时候,朝廷即便收复关中,再收复中原,恐怕也很难再收复江南道,淮南道。”

 崔相公一直没有说话,这会儿才看向杜尚书,开口道:“杜兄,你的意思是?”

 “崔相,下官一直跟着朝廷,能有什么意思?”

 “但是,犬子认为,朝廷必须要在江南道以及淮南道做些什么,不然坐视平卢军壮大,恐怕会更加不可收拾!”

 崔相公皱了皱眉头,叹气道:“可是现在,朝廷又能做什么呢?”

 “扶持小弱,以制衡藩镇。”

 杜尚书沉声道:“不能坐视地方藩镇作大,哪怕派不了一兵一卒过去,至少也要让平卢军名不正言不顺。”

 裴璜若有所思,问道:“有用么?”

 不等杜尚书回答,一旁的崔相公便缓缓说道:“只要平卢军不直接竖旗造反,便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