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完凉后,他缓缓地换上了一身素色苎麻布制成的宽大长袍。
这件长袍质地轻柔,仿佛微风拂过便能轻轻飘动起来。随后,他仔细地佩戴上了白玉绣球笼以及三个血红铃铛,那铃铛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摇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钉铃~钉铃!。
一切准备就绪,他步履轻盈地朝着栏杆边的茶桌走去。此时,春花早已等候在此,她微笑着为离石斟满了一杯,用芽庄刚刚采摘下来的新鲜果子榨成的果汁。果汁呈现出鲜艳的色泽,散发着诱人的果香。然而,离石并没有立刻端起杯子品尝,而是重新给自己和春花各倒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
在这个时候,南海地区的许多果瓜尚未被完全驯化,它们的味道与后世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异。离石对于这些陌生的食物始终怀着一份戒心。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去年汉人大闹饥荒的时候,他们宁可把辛苦生产出来的食物优先让给俘虏享用,甚至不惜花费巨大的成本,将新培育出来的新食物运往倭奴国、南海扶南国等地,以换取占城稻子来缓解饥荒之困。
正因如此,扶南、林邑、真腊等国家都将大秦视作冤大头,总想着趁大秦进攻象郡、九真、日南三郡之际,大捞一笔好处。
离石看着春花似乎也不太愿意饮用那杯果汁,只见她的目光越过茶桌,投向了内海湖中正在作业的渔船。那些渔船上,船舷两侧停歇着几十只鸬鹚。
这些鸬鹚虽然体型略微小于鹈鹕,但它们的身姿依旧矫健而又灵活。此刻,它们正安静地伫立在船板、船舷上,犹如雕塑一般纹丝不动。
然而,偶尔间它们会轻轻地扑扇一下那黑色有力的翅膀,似乎在向人们展示自己卓越的飞行能力,同时也传递出一种随时准备跃入水中大展身手、捕捉鲜鱼的信号。
令人惊叹的是,这里的鸬鹚数量多得惊人。只见一艘艘渔船整齐地排列在岸边,这些渔船皆是具有浓厚汉式风格的传统乌篷木船。
鸬鹚群则沿着乌篷木船的边沿和船舷有序地停歇着,远远望去,宛如一条黑色的绸带镶嵌于船体之上。
站在船头的渔夫头戴一顶巨大的斗笠,身上披着一件破旧但却结实耐用的蓑衣。
他双手轻握船橹,悠然自得地摇动着,使得渔船缓缓地向着内湖海的深处行进。当船只抵达合适的位置后,渔夫用力挥动手中的长竿,将原本停歇在船舷上的鸬鹚纷纷驱赶入清澈见底的湖水中。
刹那间,平静的湖面被打破,水花四溅,鸬鹚们如离弦之箭般迅速潜入水底,开始了紧张的捕鱼行动。
而春花自幼便生长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从未见识过这般宁静祥和且充满独特韵味的生活场景。她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一切,不知不觉间竟看得入了迷,仿佛整个人都融入到了这片美丽的画卷之中。
与此同时,那些原本逗留在营地附近寻找新鲜食物的鹈鹕,或许是因为始终未能觅得满意的美食,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只见它们扑腾着硕大的翅膀,腾空而起,朝着湖心方向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