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鼓相当 作品

第432章 真定县四小天鹅

 常山郡,真定县。 

 华夏上古时期,饱学之士认为高山“峻极于天”,对其加以崇拜,即称“岳”。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随着“五行”之学说开始盛行,“五岳”也应运而生。 

 秦汉之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并且各国的疆域有限,故五岳之制因势而异,各有不同。 

 到了汉武帝时期,五岳制度才被正式创立。 

 汉武帝刘彻南巡时,见天柱山景观奇特,便将其封为“南岳”。 

 到了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正式颁诏,确定以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即天柱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 

 隋文帝时,为了扩大疆土,定湖南湘江之滨的衡山为“南岳”,废霍山为名山。 

 汉朝时,为了避汉文帝刘恒讳,将恒山改名为常山,所以常山郡又称恒山郡。 

 ………… 

 真定县历史悠久。 

 春秋时期,姬姓白狄族人在古正定附近建立了鲜虞国。 

 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前489年)鲜虞国被中原大国晋国所灭,战败的鲜虞国王族之人四散而逃,潜伏隐居。 

 战国初年,三家分晋后,中原大国被三个诸侯瓜分,鲜虞王族之人看到复国的希望,再次于古正定附近建立了中山国,在此设东垣邑。 

 中山国后来被赵国所灭,东垣邑也成为赵国的领土。 

 秦始皇统一华夏后,实行郡县制,改东垣邑为东垣县,属巨鹿郡。 

 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去世前一年,巡视到东垣县时,深深感受到了生命的流逝,自认为时日无多,心有所感后,将东垣县改名为真定县,寓意真正安定,属恒山郡。 

 汉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因避皇帝刘恒讳,将恒山郡改名为常山郡。 

 此时真定县外的一座土山之上,一名青年正跪在一处土坟前,坟墓附近摆满了酒、五谷、糕点、水果等祭品。 

 贡品前亦有香烛燃烧以传达香气,以及燃烧的纸钱,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神灵的供奉。 

 就在青年正专心致志的祭拜时,突然身后传来一名男子的声音,打断了青年的祭祀。 

 “大哥,你今日果然来到了父亲的墓前,这两年你了无音讯,不见踪影,我还以为你出事了。 

 天可怜见,我每年来为父亲扫墓,终于等到您!”说话的男子,正是经过赵云引荐,如今在幽州军中担任军正一职的夏侯兰。 

 夏侯兰,常山郡真定县人,与赵云同乡,从小相熟相知,虽然不是同一个村子,也只有一河之隔。 

 由于赵云父亲与夏侯兰父亲相交莫逆,赵云与夏侯兰不但是从小一起的玩伴,亦是挚友。 

 原本历史中,赵云在兄长赵风英年早逝后,以长兄为父,守孝的名义辞别公孙瓒,返回家乡守孝。 

 刘备徐州之败后,北上投靠袁绍,在家乡的赵云得到消息,亲自来到邺城拜见刘备。 

 之后跟随刘备转战千里,战功卓著,以忠勇闻名天下,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成为民间口口相传的“五虎上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