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双喜临门,讨个喜钱(第2页)

 正在这时,茶楼的那位任老板,带着中原书坊的那位李管事上了楼。

 “哈哈,赵公子,恭喜,恭喜了。十六岁的院试案首,恐怕就算在江南也是少有。”

 两人见到赵麟,少不了一番奉承、恭贺。

 一个秀才的身份,也许不算什么,可院案首的功名,那就不同了。

 更何况,此人还是文曲星赵麟,那么就更不能令人小觑了。

 两人既然来道喜,“礼物”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那位任老板送的是几包上好的江南新茶。

 那位中原书坊的李管事,则带来的是一则好消息。

 “赵公子,您的其他文章,排版已完成。我今天来贡院这,就是誊录您复试的文章。今晚把所有的文章排好版,接下来就可以印刷了。”

 对于赵麟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礼物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在院案首功名的加持下,他的声名必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到那时,他也就可以开始销售文集了。

 声誉的拔高,推动文集的出售。

 文集出售,将进一步推动声名的提升。

 两者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性的态势。

 这就是赵麟的计划。

 “多谢了,李管事,一切有劳了。”

 “哈哈,这是我们中原书坊应该做的。赵公子,您放心,我们从明天开始加大宣传您的文集,争取使它未出版就先火。”

 这位中年管事,眼神炙热,看得出他十分看好此次的合作。

 赵麟对于此人,倒是十分欣赏。

 有远见、魄力,是个人才。

 中原书坊明日就开始宣传他的文集,无疑也是最好的时机。

 用前世的话说,这就是蹭他院试案首的热度。

 好在是他自己蹭自己的,时机还恰到好处,谁又能说得了什么呢?

 正在这时,茶楼下,锣鼓喧天,原来是贡院的衙役来报喜了。

 在复试的时候,所有的童生曾填写过中榜报喜的地址。

 赵麟就直接填写了此间茶楼。

 这不,贡院的衙役,轻松、快速地找到了此地。

 “院试案首赵麟赵公子可在?”

 茶楼下的贡院衙役,每吆喝一次,都会敲响手中的铜锣,以此吸引更多的人围观。

 其实,这里是有诀窍的。

 一次次的敲响铜锣,既是提醒当事人报喜的到了,同时也是吸引看热闹的人。

 而高中者,见到这么多人围观贺喜,虚荣心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会打赏他们更多的银两。

 这是自古就流传下来的经验,每个衙役都是十分擅长这样的技巧。

 赵兴听到报喜的到了,忙从身上掏出在家都准备好的银两,同时又拿出了一把的新喜钱。

 “走,下去看看吧,捷报到了。”

 他说着,就带着赵麟、王大石、黄大壮等兴匆匆下了楼。

 老太太、二嫂张妍终究是女眷,只能在楼上等待了。

 茶楼下,那贡院衙役,见到一众人匆匆出来,忙上前恭贺。

 “恭喜赵公子,贺喜赵公子,高中庚子院试案首。”

 说完,就把那绑着红绸的捷报,双手恭敬地递了过来。

 “有劳了。”

 赵麟双手接过那绑着红绸的捷报。

 这份捷报也只有他们这些正榜的甲等生员有,至于增广生、附生,直接看副榜的名单就是了。

 若也想得到一份捷报,就去贡院交上一笔润笔费,领上一份就是了。

 “有劳官爷了。”

 一旁的赵兴,则是面带笑容,趁机递上了赏钱。

 那衙役眼神一亮,暗道一声文曲星真是阔气,竟是二两的银锭。

 欢喜之下,少不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贺词。

 随后,便赶着去送其他生员那里送捷报去了。

 府城的百姓,每到科考放榜,都会聚集到贡院。

 他们一是来看热闹的,二是趁机讨个喜钱。

 此时,这些人就围拢过来,不断作揖说着贺喜的话。

 赵兴见此,把早已准备好的新喜钱,撒了出去。

 图的就是一个吉利。

 赵麟除了获得了一份捷报外,贡院还附赠了一套淡蓝色的生员服饰。

 当然,所用的布料、款式都是最为普通的。

 至于尺寸,也是大致不差罢了。

 一般的大户人家,看不上这样的布料,尺寸,便会请人定制几套上等布料的生员服饰。

 穿戴上了生员的服饰,无论走到哪里,那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世人无不高看一眼。

 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府城的读书人虽多,但八十多万的人口中,真正的生员又有多少呢?

 王大石、黄大壮都想捧着那套生员服饰,却被赵兴给抢了过去:“这套不是太合适,留着当作纪念吧。等会找个店铺,再量身定制几套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