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余舟 作品

第69章 之琼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

    尚谨回到家中,却见案上叠着两件斗篷,是他前些日子问仉夫人能不能试着做的,没想到这么快就做好了。



    【宿主,你这算不算走在时尚前列了?】



    “主要是这天气太冷了,渭水都结了好久的冰了。”尚谨将那件暗青色的斗篷披上,倒是很合适,“不过也快了,咸阳这儿的江河湖泊,结冰期都不算长。”



    【宿主,你是不是想喂鱼了?】



    “不,我想吃鱼,解冻了,鱼就多起来了……不对啊,春季是繁殖期,冬春禁渔……”



    禁渔期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倒不是说尚谨在这个时候就买不起鱼了,只不过多多少少还是希望鱼价平常一点。



    尚谨携着寒风踏入殿中,这里面比起外面暖和地跟火炉一样,他脱下斗篷挂在手臂上。



    “你这是?”扶苏瞧见了他新奇的装扮。



    “斗篷,托仉夫人新做的,我让她也给你做了一件,你也试试。”尚谨取出另外一件斗篷,“虽说叫篷,不过不是蓑衣那样的,而是用了上好的衣料。”



    那是一件玄色的斗篷,绣了些云纹一类的简单纹路。



    他给扶苏披上斗篷,左右打量了一圈,很是合适。



    “玄衣加玄色斗篷,虽说庄重,可有些压抑了,要不你试试我的?”他和扶苏身形差不多,只不过扶苏略比他高一些,“不过我的斗篷还是冷的,算了算了。”



    “很暖和。”扶苏笑着拢了拢斗篷。



    “我昨日看着不错,又托仉夫人再做三件,送去给先生和斯相,一件送去给昱行。”尚谨安排地明明白白。



    “不过西南那边本也不冷,等到了,怕是都要开春了。”这么一想,这斗篷怕是要等到一年后再上身了,“我好像恍然间才发现,先生与斯相,已是古稀之年了。”



    “他们不显老,和以前一样,忙得脚不沾地。”扶苏也有些感慨,只不过这对师兄弟从不见老态,跟着阿父做事都是熬着的,却不曾疲惫。



    “可身子不如从前,却也是真的。”这也是尚谨要送斗篷的原因之一。



    “你没送阿父一件?”



    “我又不知陛下的尺寸。”他无辜地回答,这可不是他没想着祖龙。



    [山间温客:嗯?我比较想知道,小谨你是怎么知道斯相的尺寸的?]



    「先生告诉我的。」



    [水墨翎:那为什么不问扶苏祖龙的尺寸?]



    “何况,要送也要向陛下先行禀报,再告知御府令。仉夫人虽然绣工了得,可那些纹路绣起来也不便,且比不得御府令他们那边,万一陛下不喜,那就不好了。”



    扶苏也明白他的意思,提起了冬日的天气:“今年咸阳的冬天还不算冷,比往年好多了。”



    “要是这些衣物能再保暖些就好了。”尚谨对此很是认同,不过比起西南,咸阳可要冷多了,穿上斗篷才好些。



    “你又想出什么来了?”



    尚谨哭笑不得:“你把我当神仙啊?什么都会?就算神仙,那也有不会的啊?”



    “我记得之前东海郡的黔首老喊你神仙。”扶苏打趣道。



    “我要真是神仙,这世间怎么还会有那么多疾苦啊?”他若是神仙,那哪还用得着在这里苦思冥想,直接一个法术,天下的灾难就会消失了。



    “不过我确实有些想法,只是这些日子要忙纸和火药,真要想改进织布,先要安农,何况,最好用的东西,我们这里还没有。”他感叹着,“要走的路还长着呢。”



    “是何物?”扶苏好奇地问。



    “据说在比桂林郡更西南的地方,在比匈奴更西边的地方,有一种叫白叠子的花草,若能织成布,御寒的效果极好。”



    其实就是新疆和云南,白叠子就是棉花。



    最糟糕的是,他一个北方人,没见到过棉花长什么样,估计也就看见成熟的棉花的时候能认出来,偏偏真没遇到过。



    那本残篇的中医药大全里,也没有棉花的存在,这时候他才认识到,完整版的重要性。



    他倒是托王离继续找了,不过那也要等到明年夏天了。要是想找棉花更多的地方,那得跑到更西南的地方了。



    “真的?!”扶苏听了眼睛一亮,不过也能想到,此物并不好得,匈奴便是一大阻碍。



    “可就算找到了,百年间,黔首也不一定穿得上。”



    历史上,棉花一直到明朝才大面积种植,老百姓逐渐用得起了。



    “是啊,好东西,向来都是有权有势有钱的人先用的,如今黔首连饭都不一定能吃饱,即使有白叠子,又如何去种呢?”扶苏盘算着这几年的饥荒情况,叹道,“若是让官吏们去推行……也怕是不好。”



    “嗯,本连饭都吃不饱,现在去种白叠子,怕是要饿死了。荒年的时候,连种禾、麦、黍、稻、荅和菽的人都能饿死,就算白叠子能卖钱,去哪买呢?何况钱就真的在黔首身上吗?”



    “若是强行推行,恐怕官吏们会为了政绩不顾黔首的死活,他们也不想触犯吏律。”扶苏摇摇头,“以后,会有机会的。”



    他们心知肚明,以后是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