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余舟 作品

第24章 天下人的长城 三合一。(第2页)



    “将军已入死局,唯有一线生机。”尚谨心中越发紧张,铺垫良多,终于到了这一步。



    “你是说,让我投降”李牧眉头一皱,“绝无可能”



    尚谨伸手将案上的灯火挑亮一些,借着昏暗的灯火隐藏自己的神情。



    “并非投降,将军是通透之人,与其因为赵王牺牲自己,何不继续守护代地黎民”



    李牧抿紧了双唇,沉声道“你说的是真,可我能护一时是一时,死不足惜。”



    尚谨恨不得摇一摇李牧的肩膀,把自己的想法灌进他的脑子里,可惜这是不可能的,尚谨只是试图一点点说服他。



    “那为何不留下呢”



    “留下”李牧摇头,“这不还是投秦”



    “这不是投降,而是坚守。赵亡是早晚的事,将军是情愿将代地黎民拱手与秦,还是觉得代地在你的庇佑下会更好”



    尚谨知道这可能有一点道德绑架,可是也顾不得许多了。



    宿主,不要那么有负罪感,你在救人呢今天要是不成,这大营里的人大半都得死。



    尚谨深吸一口气,做好了心理建设。



    “代地黎民爱戴将军,愿意为了将军抵死与匈奴抗争,与秦作战,可将军忍心看他们死吗将军一旦离世,他们便与手无寸铁无异,要让代地黎民家家带孝吗”



    “如今赵国黎民在赵王的统治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不久后,赵国连年地震饥荒,老百姓死伤无数,到那时候,攻打赵国更加容易了。



    “将军就算击退了秦军,可他们仍然无法安居乐业。打仗是要死人的,何况赵王迁的性子,将军不是不知道。你要如何做呢学田氏代齐那般,成为新的赵王吗”



    这句话显然有些冒犯了,可李牧确实不可能这么做。



    “既如此,何不选择牺牲最少的路战争越是尽早平息,苍生黎民越是尽早安生。”



    他打心眼里厌恶战争,只是有时候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李牧显然对此有些不赞同,尚谨却话锋一转“若是今日是匈奴将要破我中原大地,我绝不会阻止将军,相反,我一稚子也绝不苟活,就是咬,也要把匈奴人咬下一块肉来”



    尚谨掷地有声,这都是真心话。



    “可我们本不该有分际,要因为六国国号不同便争战几百年打到最后连活人都不剩吗”



    说白了,春秋战国时,大家都是周人。后世的家国观念尚未完全形成,相比于国家,各国人民对各国的态度更像对待家族式公司。



    公司的主人是各国王室,高层是各大公卿。人们更像最底层一直被压迫的实习生,一旦压迫到一个点,他们会选择离开这家公司,移居到对待他们更好一点的地方。连士们到处跑也不会被说不爱国,更别说普通老百姓了。



    在这个时期,迁徙到别的国家再正常不过。



    “是,最后会争出一个赢家,史书上总会歌功颂德,可谁会在意这名号之下是多少人的累累白骨”



    且不说遭遇战乱天灾的百姓,各国的军队都是十万几十万地被歼灭,统一后人口才增长,到了秦末战乱,人口更是几近减半,西汉休养生息多年才慢慢恢复气色。



    尚谨的眼眸中蕴含着点点星光“世人皆说,将军是赵国的长城。既如此,为何不做天下人的长城呢”



    李牧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天下人的长城吗



    “如今六国分裂,可说到底,我们都出自同源,不是吗我们皆是华夏子民”



    说这话的时候,尚谨整个人都像在发光一般。他真心希望未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可以团结一体,抵御外敌。



    “若是我同意,你们会如何做”



    李牧突然如此问,让尚谨惊喜不已,只是他却发现李牧并无心动的意思,那双眼睛犹如黑夜中的鹰,锐利而冷静。



    这是一种试探,并非他说的够好,李牧便愿意跟他走了。



    当真不好说服啊,光用嘴是不行的,看来要行动起来才行。



    纵使如此,尚谨依然说道“将军以后会是天下人共同爱戴的武安君。”



    “武安君”李牧记得历史上唯有两位武安君。



    “以武安邦,是为武安君。”尚谨嘴角露出一抹笑,又有些叹息之意,“苏秦与白起皆是武安君,却无一善终。将军之功可为武安君,我希望将军做武安君中唯一得善终者。”



    苏秦堪称“六国共相”,他纵横捭阖,最终却因在齐反间门,受齐王重用,被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



    白起担任主将三十余年,攻城七十余座,出奇致胜,威震六国,最终只落得一个下令自刎的下场。



    原本的李牧是最让人惋惜的,他做错了什么吗抗命不过是为了保卫代地,却仿佛坐实了他谋反的罪名,被昏君奸臣害死。



    “我知将军与秦人有嫌隙,若将军愿意,秦王已承诺,边军仍由将军统领,长守代地,将军为前将军,位比上卿。军中其他将领如旧,只有一点要求,守住代地。”



    “当然,秦王也不会对赵国王室赶尽杀绝,会留他们一条生路。二王三恪,自古的规矩。秦虽不行分封,也会留存他们的血脉。”



    毕竟最初也只是流放了赵王迁,没有真的杀了他。



    “听起来很好,可若是我拒绝呢你当如何”李牧锐利的眼眸微眯。



    “我尊重将军的抉择,我会帮将军最后一次。”尚谨心中有些遗憾,难以成功了吗



    李牧有些不解“最后一次”



    他都要拒绝了,尚谨还要帮他什么



    “杀了赵王迁,让将军再无后顾之忧。我自有我的法子,兵不血刃让赵王迁以死谢罪。”



    此言一出,连李牧都难掩震惊的神色,可尚谨却是沉稳而冷静的。李牧知道,眼前的稚子并未撒谎,他是认真的。



    “我不想看将军死于小人之手,相比之下,或许死于战场也很好了。你会与边军奋战到最后一刻,只是,天下终究归秦。”



    尚谨清澈的眼神中泛着真诚的笑意,即使此行不成,他也不会让李牧死于宵小之人手中。



    “至于代地黎民,我难以保全,且看将军如何做。”毕竟李牧如果拒绝他,一切像历史那般发展,代地军民还要再受六年痛苦。



    “你这是威胁我就不怕我杀了你”李牧说这话的时候却并无杀意,更像随口的询问,他知道尚谨是友非敌。



    “不是威胁,是未到来的现实。”尚谨故作轻松,“怕死啊,有几个人真的不怕死的不过我今日既然来了,就不怕将军杀了我。”



    “何况,我并未说假话。我此行只有一个目的,保全将军。可我的身份注定了我要做的是赵亡,两相权衡,我已尽力。”



    “若是我为了将军杀了赵王,让将军抵抗更长时日,越来越多的人死去,恐怕我将是秦军和赵军的罪人,如何能活呢”



    尚谨直视着李牧,他已经要口干舌燥了,纵横家的事真不是普通人能干的,他喉咙都要哑了。



    “我怕死,可今日之事不成,我与将军,同是必死之局。纵使如此,我仍然来了。只看将军是放我去杀了赵王,即刻杀了我,又或是与我一起守护苍生黎民”



    另一边,医师粗暴地给赵葱止血,他的动作丝毫不轻柔,就差拿个布条直接给赵葱绑起来了。



    颜聚则在被李牧的几个亲兵拷问,好在他还记得尚谨的话,知道要是说实话就死定了,于是按着尚谨的说辞讲了一遍,把尚谨吹成了天上的仙人一般,说公子谨料事如神,是来救苦救难的。



    几个亲兵本是不信这一套的,可是一切又让人很惊奇,说是百思不得其解都不为过。



    见颜聚也问不出什么来了,没有将军的命令,他们暂且没有严刑拷打,几个人一起往李牧那走,就看其他亲兵扒在外面,竖着耳朵听。



    “你们怎能不守军纪”一个粗犷的亲兵瞪大了眼睛,怎么能私自窥探将军的私隐呢



    离门最近的亲兵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说“哪啊那小孩在劝将军不要跟着赵王干了”



    “什么那你们干听着”粗犷的亲兵立刻激动起来,就要往里面跳。



    其他几个人连忙把他拉回来。



    “可是说的很有道理啊赵王都直接让人刺杀将军了,这样的人给他卖命,那岂不是所托非人吗”瘦高的亲兵倒是不觉得尚谨的话有什么问题。



    “就是啊,万一最后跟秦国那个白起一样怎么办”有人担忧不已。



    立刻有人反驳他,打了他一下“呸不许咒将军”



    “你们说将军会答应吗”



    “不会吧,将军肯定不愿意去秦国。”



    “可是如今局势如此,将军权衡之下,会明白跟着赵王不是明智之举啊”



    十几个人絮絮叨叨地争辩起来。



    “就是,要我说,那赵王有什么好的”



    “可是将军同意了,那不就是背叛了赵国”



    “呸怎么就背叛了明明是赵王无情无义,要是我们走了,代地的人怎么办说白了他就是怕死,宁愿代地被攻陷,都不愿意拿邯郸去赌。”



    眼看再吵下去就要被发现了,他们又住了声,继续听里面的声音。



    “天下人的长城听着真霸气”亲兵搓搓手,“我们将军也担得起,我们守着代地长城,南边那些人可不都是受我们保护的”



    听到尚谨说到李牧的待遇时,有人感叹“嘿这条件不错啊要是秦王守信的话,这可比待在赵国好多了。”



    “杀了赵王迁这公子胆子真大啊”听闻尚谨要杀赵王,一个亲兵睁大了眼睛。



    “解气敢让人暗杀我们将军,呸”



    “要是不成,代地怎么办啊我们家里人还在呢”



    十几个人面面相觑,其中一个提出“要不我们进去劝劝”



    “我来”粗犷大汉跑到外面端了两碗水就冲了进去,在李牧与尚谨惊诧的眼神中,憨厚一笑,“将军喝点水吧”



    还不待两人有什么反应,他就大声喊“请将军答应他吧”



    他这一喊,其他人也纷纷进来了,霎时间门挤满了整个营帐,原本就有些昏暗的营帐顿时乌黑黑一片,连人脸都快看不清了。



    有人痛心疾首“将军赵王如此对你你不可愚忠啊”



    有人慷慨激昂“将军,我们的家人都在代地,我们愿随将军一起,守卫代地”



    有人苦口婆心“将军你做的还不够吗将军已经仁义至尽了”



    他们七嘴八舌地劝说起来。



    “将军无论将军如何抉择,我誓死追随将军”有人在表忠心。



    “将军赵王已经不可信了他今日能派一个赵葱,明日就能派一个赵郁将军若是放那赵葱走了,恐生大祸”有人在苦苦相劝。



    “将军珍重自身啊你若是死了我们如何能够赢过匈奴”还有人已经哭起来了,结果被旁边人捶了一下,止住了声。



    “是啊,赵王一道命令,我们便要重回当年朝不保夕的日子了”有人回忆起当年李牧被卸任后,代地生活的困苦。



    最终,他们齐声高呼“将军请三思啊”



    尚谨看着李牧被围住,正暗自笑着,却听到有人问“公子,你能现在就去杀了赵王吗”



    他这一句话,所有人的注意力又转到尚谨身上。



    “公子”怎么连他们都开始喊自己公子了



    “我们都听颜聚说了,公子年纪虽小,却有通天的本事,真的能让赵王付出代价吗”那人蠢蠢欲动,显然恨不得自己去。



    “就是我们累死累活地守着赵国,他这个赵贼”



    瘦高的亲兵骂了一句“呸赵王何知中寿,其墓之木拱矣”



    尚谨听着这话只觉得熟悉,想起来后心中感叹,李牧手下人才真多啊,还有用左传骂人的



    「李牧的兵,比李牧还大胆啊」



    毕竟春秋战国没那么强的国家概念,就说去年,韩国有灾,韩国好些人都直接跑到秦国来了。



    [渡鸦也难怪赵王会相信李牧有反心,毕竟有没有反心不重要,李牧要是想反,他就能反,我看边军别叫边军了,改叫李家军吧。]



    [明度那也不是他猜疑的借口,赵王迁这个狗东西,活该被骂]



    [岁岁如初这帮子兵对我胃口,快劝劝你家将军]



    “公子,你再劝劝将军,将军就是太重稳了,不肯让我们冒险。”



    “我不是什么公子。”尚谨试图解释自己的身份,这一句淹没在一堆亲兵的话语之中,压根没人听见。



    “公子秦王的承诺当真吗真的不会害了将军吗”



    “公子,你多说几句,将军他就是太过仁厚了,才让赵王欺负。”



    “武安君这名号不错啊就是不太吉利”瘦高个摸了摸下巴,他已经开始想他们将军以后封侯叫什么了,他灵光一闪,“要不封武冠君吧全军第一多好听啊”



    「这是什么冠军侯的翻版啊」



    这人真的挺有文化的,点子也多。



    粗犷的亲兵叫嚷道“将军,别犹豫了这小公子掏心掏肺的,你实在不愿意,就放人家走吧。我们跟着你,跟匈奴和秦军死战”



    说罢他咧着牙还提醒尚谨“小公子,你走了记得去杀赵王,我以后要是能活着回家,给你供香火”



    怎么越来越离奇了



    原本还思绪清晰的尚谨都快被说糊涂了,身边这些兵一人一句,屋里吵得要命,都快听不清了。脑子里面快被将军和公子四个字挤满了。



    李牧故意咳嗽了两声,众人顿时鸦雀无声。



    医师刚巧从外面进来,疑惑地看了一圈,问“怎么一个个的都不说话了方才不是可热闹了吗”



    他拿了一盏亮眼的灯放下,走到尚谨身边大力的拍了他一下,夸赞道“你行啊赵葱差点没命”



    赵葱是赵国宗亲,常常拖将军后腿,今天胆子大到敢这个地步,胆敢行刺将军。这事已经在军中传开了,大家都群情激愤,要不是被拦住了,怕是赵葱一会就不全乎了。



    尚谨不知该作何感想,只觉得自己肩膀被拍得生疼。



    宿主,没事的他死是他活该



    尚谨摇了摇头“他死了反而不好交代了,我那时是太紧张了,怕他真的伤了将军。”



    “就该再重点,哎,不对,你一个孩子该害怕了。”



    “哪有啊小公子刚还说帮我们报仇呢这个破赵王呸”



    医师眼睛一亮“真的啊我能派上用场吗我前些日子才在军营跟前发现了一株毒草。”



    尚谨哭笑不得,李牧手下这个个都是人才啊



    李牧看着他们几个插科打诨,笑着摇摇头,摆了摆手让他们安静些“让我想想。”



    灯火通明之下,李牧眉头紧蹙,神色几番变换,面上呈现出难以辨识的复杂之色。渐渐地,他终于平静下来,只剩一抹深沉的思虑之色,浓重如雾,几乎要将他包围起来。



    众人还要再劝什么的时候,外面一个亲兵匆匆跑进来,喊道“将军又有一队人马来了,说是来辅佐赵葱与颜聚我们把他们拦在外面了”



    所有人一起看向李牧,都在用眼神询问他该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