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里 作品

第17章 青涩少年(第2页)



    小少年实在没忍住,肚子发出“咕叽”一声,他收回劝阻两人的手,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着。



    张婶笑了好大一会儿,朝里面喊了一声,“苏姑娘,你看看粥熬好了吗?”



    其实张婶心里是有些不舒服的,外面这么大动静,烧火的地方就几捆稻草掩着,里面怎么会听不到呢。



    “苏姑娘?”



    张婶又喊了一声。



    孔原捧了瓢干净的水,一饮而尽,终是将嗓子眼里的那股苦味压制下去。他偏头问道:“婶子里头还有人?”



    “是的,是救我们的苏姑娘,她的医术可厉害了。我那老头子的腿疾十多年了,她扎几针腿就好了,是不是很神奇?”



    “姑娘?救你们?嗝~什么意思?你们这里不是茶寮?”



    张婶也很懵逼,“什么茶寮?我们这里都是患了疫疾,被拦在城外不许进去的人。哎呀,你这臭小子,水很珍贵的,你吐什么!我刚刚不是说了嘛,苏姑娘救了我们,已经把治好了。”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张婶十分熟悉的声音。



    “张婶。”



    小少年闻声,蓦地抬头,她戴着面纱走在一群难民中间,一身青衣素裙,如墨的发上挽着根素银钗,一双眼睛如同月光般皎洁又幽静,骨子里透出来的清冷感。



    顾明月问道:“张婶,粥熬好了吗?”



    张婶走上前,“咦?您刚刚去哪儿了?”



    顾明月掀开锅盖,雾气袅袅,用锅铲翻了两下,香味扑鼻。



    “苏姑娘刚刚去叫我们了,怎么了?咦?两个生人?”



    说话这人接过顾明月手里的锅铲,替后面的人接着打粥。



    小少年朝人行了一礼,道:“路过此地。”



    “那您可得快些走,免的贵人染病。”



    对于他嘲讽的语气,小少年只是淡淡微笑。



    顾明月上前扶住走来的张婶,细声解释道:“我刚刚瞧着那两位公子生的俊俏,举止有礼,不像坏人。想着粥也快熬好了,就去叫其他人了。怎么了,他们没和您起什么冲突吧?”



    张婶看看顾明月关切的眼神,点头又摇头,又转头看那两男人,的确长的人模狗样,那种不爱说话性格腼腆的姑娘,见到了会害羞跑开也是情理之中。便叹道:“你张伯怕是饿了,我得快去打点粥给他吃。”



    张婶拿着碗替小少年二人打了米粥,说了几句话,便匆匆离开。



    孔原见顾明月款款朝他们走来,一时竟然红了脸,捧着的粥也不喝了。



    小少年起身行礼,“您是苏姑娘吧,在下宇文舟。”



    “在下孔原。”



    “小女子苏月。”



    顾明月淡淡地道:“真没想到,这里还会有别人敢来。”



    京城里人人退避三舍,便是镖局,也宁愿绕上几日,多行几十里路程。



    孔原尴尬笑笑,“夜黑看不清,我们以为这里茶寮呢。不过姑娘还真是胆子大,额不,医术高超。”



    宇文舟道:“我们沿途也看到了很多患疫哀痛的百姓,也见到了朝廷的不作为……”



    “都如这儿一样,不派医者,不供补给,让他们自生自灭?”



    “不……他们,将患疫的百姓活活烧死。”



    孔原听着,吃完最后一口粥,用手揩了揩嘴,叹道:“我们虽有心帮忙却也深感无力。”



    “原来外面的情况比这儿还要糟糕。”顾明月叹息。



    宇文舟突然想到了什么,一脸希冀的看向顾明月,“苏姑娘,你医术高超,救了城外许多人,不知可否救救其他身患疫疾的百姓。”



    “公子真是一副好心肠啊,我本应……可惜,我一介女流,本就有诸多不便,望公子谅解。”



    她或许有些医术,或许可以救下许多人,但丈夫不可以女奋怒,唯欲女为家养,如雀。



    “是宇文考虑不周。”



    宇文舟说完这句,便不再说话,眼眸微微垂着,眉头时而皱起时而舒缓,不知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