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唱何须和 作品

第144章 柳明诚答疑解惑 父子们引经论道

柳翀突然灵光一闪:“诶?不对呀,义父,您既然知道望州还有他的人为何不防?您不会是故意让他知道咱们走私的事情吧?”

 柳明诚得意地笑笑:“不这样,怎么能把楚王的反意扼杀掉呢?还能帮你开拓生意渠道,多好啊!”

 “那敢情杜鹤寿还是被您牵着鼻子走啊!您老人家这阴谋诡计玩的厉害!”柳翀打趣道。

 柳明诚摇摇头:“这你可说错了,这不是‘阴谋’是‘阳谋’!这世上哪有那么多阴谋诡计啊,能成事的大多是‘阳谋’,而‘阳谋’之所以能成,说白了不过是‘利益’二字,归结成一句话——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为何敢把这把柄递到他手里呀?因为我压根儿不怕宫里那位知道这件事,惹火了我把那六万流民全赶出望州,我看看到底谁着急!说到底他们还指望我好好养着这六万人呢,只有这样他们各自屁股底下的位子才能坐的稳!”

 “您这番话可是赤裸裸地只谈利不谈义了,这跟您一贯信奉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不相符啊!”柳翀对柳明诚这番言论有些困惑。

 “这世上哪有那么些君子,绝大多数不还是小人吗?尤其是杜延年,他就是十足的小人!”提起杜延年,柳明诚又来气了。

 “好了好了,不说他了......”柳翀连忙转移话题,“那接下来楚王该消停了吧?”

 “宫里只要不逼楚王,暂时应该还能相安无事。”

 “那——那人是谁?”柳翀凑到柳明诚眼前,笑嘻嘻问道。

 柳明诚当然明白他所指的乃是另一名眼线,故作神秘道:“有本事自己去挖呀?等着别人告诉可不算能耐!”

 “切!还卖关子!”柳翀撇了撇嘴,自己查就自己查,我就不信查不出来。

 二人说了半天话才又回到“述古楼”,柳忱苦笑道:“父亲,大哥,这说好了一起晒书,怎么成了我一人在忙活?”

 “今日本就该着你忙活呀!”柳翀玩笑道。

 “这是为何?”

 “父亲是早就进士及第的人了,我又不用考科举,这里就你一个有志于功名的,你不趁机在魁星面前表现表现,如何让他将来保佑你高中呢?”

 柳忱明知柳翀强词夺理,却还是笑道:“那我便借大哥吉言了,今日晒书,他日高中!”

 “诶!这就对了!”

 玩笑归玩笑,柳翀还是帮着一起晒了书,父子三人边晒书边聊天。

 柳明诚问道:“忱儿,惟师上次托罗颋带给你的文集读过了没有?”

 “读过了,先生的文章文义深远,沉思翰藻,有些地方不甚明白,正想向父亲请教。”

 “说来听听。”

 “先生文中有‘焉能为有无底人’之语,儿不知其出处,亦不知作何解?”

 “此语化自《论语·子张》‘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一句,用以形容庸官、具臣,此等人知‘富贵’之可爱,但又怕被‘摈斥’;有‘欲心’,但又不敢放肆;有‘怠心’,但又不敢废事;无‘爱民’之实,但也不肯‘虐民’;无‘向上’之志,但亦不敢‘为邪’,故称之为‘庸碌之人’。譬如州县官,到任之时,便应查此郡县受病标本、施治后先,何困可苏、何害当除、何俗当正、何民可惩、何废可举,洞其弊原、酌其治法,日积月累,责效观成。倘到任时地方是这般景象,离任时地方依旧是这般景象,如此等官,虚享数年俸养,无益百姓,则为‘有无底人’,当斥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