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钱的问题(第2页)

 段晓棠之前可只有草稿,只有草的那种稿。

 段晓棠:“点灯熬蜡弄到三更天,一支笔一盏灯一个夜晚,创造一个奇迹。”

 赶着死线交任务,她是专业的。

 庄旭生出莫名的期待,“能不能赶在年前封印前,把所有的都写完?”

 段晓棠脱口而出,“做梦呢!”

 庄旭将稿件交还,交待道:“世子在里头,我去找祝娘子,你在王爷面前说话注意些。”

 段晓棠比了一个“ok”的手势,“放心。”

 只要不当面说造反谋逆,咒骂皇帝,吴岭应该都不会计较。

 段晓棠老老实实进南衙,规规矩矩在吴岭面前,把想了一晚上的套词说完,末了呈上稿件,“王爷,请你斧正!”

 吴岭也好奇,段晓棠赶工一晚上能拿出什么东西。他是真正的行家,不会想杜乔一样产生“我上我也行”的错觉。哪怕纸上写的简单明了,细节标准比任何一座军营都仔细。

 但训练的是人,执行的也是人,知易行难。

 吴岭:“想了多久?”

 段晓棠:“从接手练兵之后就开始想,这不是最终的定稿,以后还要不断优化。”

 吴岭:“除了队列和体能,其他的呢?”

 段晓棠:“思考并不完备,正在补充细节。不过列了一个目录大纲,王爷你看看,能不能提点意见。”从荷包口袋里掏出一页单独的纸张。

 熟悉的张牙舞爪字迹入目,吴岭低声道:“你的字再练一练。”

 段晓棠只有一种回答:“定型了,练不了。”

 吴岭也不强求,他手底下连不识字的将官都有。转而仔细看纸上的罗列的内容,照段晓棠的构想,如果填充完整,武装一支轻骑方方面面足够了。

 直到看到其中一行字,实在太过离谱,让吴岭不得不注意,“关中地区野菜大全?”

 段晓棠:“本来想写的是野菜图鉴,但没找到画画的人。而且仅限秋季,其他三季的野菜,属下也没见过。”

 吴岭质疑,“有何作用?”

 段晓棠想起左厢军超了不知多少的餐标,“出征在外,有什么吃什么。采野菜补充可以减少粮食消耗。”

 这属于段晓棠的个人癖好,吴岭暂且放到一边,“这一项放到最后,总共需要多长时间?”

 段晓棠参照李君璞的时间线,“三到五年。”

 吴岭早已看穿,这是别人做事的速度,段晓棠属于逼一逼能赶出东西来的人,“每三个月交一篇上来。”

 从三年变成三个月,都不叫腰斩了。但对习惯快节奏的段晓棠而言,尚且充裕。面上装出勉强的样子,“属下遵命!”

 吴岭简单翻过一遍,没发现大问题,“若照此练兵需注意何处?”

 段晓棠老实应答:“花钱,”这个话题绝不是吴岭会喜欢的,“军士吃饱吃好,身体养好是训练的前提,否则只会自毁长城。”

 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