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隐士 作品

第六百九十章 上门忽悠人的朱标



    金秋十月,本是瓜果飘香的丰收季节。

    可不巧的是,此时的应天城,却半点没有往年的丰收气氛。

    整个应天城一片肃杀。

    好不容易消停了一两年的锦衣卫,再次大举出动。

    一个个身着飞鱼服的番子,犹如一条条闻到味儿的鬣狗一般,但凡寻着一个目标,龇牙咧嘴的便一拥而上了。

    抄家灭族!

    看起来不过是简简单单四个字,可实际上,这背后却是一个个家庭、家族乃是成千上万条人命。

    不少人最近可谓是茶不思饭不想,就担心着哪天一不小心锦衣卫就破门而入了。

    毕竟,不同于之前李善长案和空印案。

    这次的案子,似乎还是陛下、太子都点头在办的,但究竟办的是什么案子,始终没人给出个准信来。

    甚至说句不好听的,这次的案子除了锦衣卫,其他衙门连插手和过问的资格都没有。

    到最后只能任凭这锦衣卫每日里如同夜枭一般,从这家奔赴那家。

    也不是没有朝臣觉着兔死狐悲也好、想要搏一搏清名也好,在朝会上大声谏言。

    可结果呢?

    迎来的只有冷冰冰的‘打入诏狱’四个字!

    朱元璋这一回似乎比以前更狠!

    真就是主打一个谁来谁死,反正就要把案子一直办下去的意思。

    而慢慢的,经过几天时间以后,哪怕锦衣卫不曾流出消息,消息灵通一点的,也能从‘受害者’名单里发现到底出什么事儿了。

    毕竟那些个海商家族,一直以来都跟官场有不小的联系。

    看似低调到朱元璋等人之前压根不知道的他们,实际上在官场某些群体当中名声却非常的响亮。

    说白了,有钱到那帮子海商那种程度,他们是真的能做到钱能通神的地步来着。

    关键是,比起盐商来说,这些海商家族传承更久,也更懂得怎么韬光养晦。

    所以,实际上有不少官员都跟这些家族有关系。

    然后……

    就遭罪了!

    朱元璋从来不是个好说话的。

    你一介商贾,哪怕出了不少官员又能如何?

    居然派人咱的老兄弟、亲家,还是咱大明的文官之首?

    最要紧的是,还想冲着他朱元璋的产业下手?

    这还得了?

    没说的,有多少弄死多少!

    于是,本就没安静多久的朝堂,再次迎来了一次大清洗。

    其实,在江南和闽地,锦衣卫闹出来的动静,甚至比朝堂更大。

    这些海商家族,看似在应天城名声不显,可实际上在当地那都是传承几百年的望族。

    他们早已在当地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了。

    你压根不知道除了族谱上那些人,还有多少是他们家的铁杆。

    联姻、资助、同盟……

    可以说,要不是毛骧早早的在朱标的安排下各安排了两千余京营精锐过去,怕是这抄家的活儿,最开始第一步就得卡住。

    因为抄家抄家,这最开始第一步不是得进到‘家’里头嘛?

    可对方早就不是独门独院的大宅子了,而是如同堡垒一般的城寨。

    好在锦衣卫来的急,对方压根没能做好全面开战的准备,只能凭借着现有的家丁、护院来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