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麦客 作品

第一百零二章 正反典型(第2页)

    「大势至此,只要不犯错,怎么都不会输。」乐岚姬说道:「至不济,

    还有北地。」

    「美人好见识。」邵勋抓着乐岚姬的手,笑道。

    「都这把年纪了—.」乐岚姬轻笑道。

    二人说到这时,童千斤在外轻声禀报:「陛下,王秉请求入觐。”

    「让他进来。」邵勋说道。

    乐岚姬轻轻抽出手,离开暂避。

    王秉很快入内,行礼道:「陛下,臣已自中庐县回返。」

    「怎么说?」

    「恒昔年与陶侃同为刘弘帐下将佐,今遭排挤,故愿降。」王秉说道。

    邵勋微微点头。

    为什么派王秉去?因为东海王氏与襄阳氏有联姻,虽然已是王秉祖父辈时的事情了,但终究有个由头,能找到人引荐一一晋弘训少府、南阳太守钦之妻便是王肃之女、王元姬的妹妹,钦死于晋惠帝年间,但子孙满堂,人都还在。

    他提到的恒是刘弘镇荆州时的参军。

    彼时张昌作乱,襄阳、宛城世兵一败涂地,晋廷走马换将,重用刘弘。

    刘弘遂以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又以参军恒为「义军督护」,并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连破张昌,杀万余人。

    从恒当时的名头「义军」督护就能看出,他带的是私兵部曲,战斗力却比朝廷世兵还厉害,同时也说明作为襄阳地头蛇,氏的实力还是很强劲的。

    战后论功行赏,恒得山都县令(襄阳郡属县)一职,将势力快速发展到此地。

    不过,他的仕途也仅止于此了。

    王敦上任时,因需要他帮忙抵御南阳乐凯,辟其为从事中郎。

    王敦死后,因山都县在反复拉锯之中几乎废弃,家不愿再出力了,遂恶陶侃,不复见用。

    鲜卑骑兵已有上万骑自樊城以西渡河,先锋抵至中庐县境内,王秉上门一劝,氏也没什么好坚持的了,直接降了。

    「立授恒襄阳太守一职。」邵勋吩咐道:「此事还需王卿亲自跑一趟,送上公服、官印。」

    「臣遵旨。」王秉应道。

    说这话时,眼角余光偷偷看了邵勋一眼。

    曾几何时,他们可是同僚啊。

    彼时邵勋为东海国中尉司马,只不过第八品职官罢了,而他王秉则是下军将军,乃第六品。

    现在么,他只不过是沔北幕府小小的水曹令史,邵勋则贵为大梁天子。

    而且,主母裴妃也弄到手了,简直让人嫉妒得发狂。

    「去吧。」邵勋挥了挥手。

    王秉躬身退下。而他走后,兵部尚书左丞卫展又至。

    「道舒愁眉不展,何故也?」邵勋笑问道。

    ‘臣遣子侄至江夏,被外甥讥讽吝啬。」卫展苦笑道。

    邵勋大笑,道:「卿为兵部左丞,分拨粮草、器械,锚铢必较,从无滥发之事,朕实赖卿耳。」

    「臣不意陛下如此嘉誉。」卫展拱了拱手,道:「臣甥李充,岁首奉母自建邺返回故里。之所以回来,实乃始终未谋得一官半职,再留下去也济不得事,故向好友辞行,奉母而归。」

    邵勋听了连连点头。

    江夏李氏乃汉末李通后人。

    卫展在洛阳为官时,与同僚李矩李茂约(非平阳李矩)相善,遂将妹妹卫嫁给他。

    李矩后来做到江州刺史,可能是水土不服,英年早逝,卒于任上。

    李矩和卫夫人生有一子,就是李充了。

    李氏在江夏还是很有势力的,而且非常特殊邵勋问道:「听闻李重李茂曾(李充伯父,非洛阳李重)为尚书郎时,

    针砭时弊,认为应限制豪族奴婢僮仆宾客人数,禁止百姓变卖田宅,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卫展沉吟一番,说道:「其子(in)亦未出仕,这次一并回来了。」

    「壮哉李氏,颇合朕心意。」邵勋赞道:「汉时李通便忠勇清贞,传至孙辈,仍有此见识,应当重用。」

    卫展眼皮子一跳。

    听陛下这意思,江夏李氏的前途不错啊,只要他们肯投降。

    想到这里,他立刻说道:「吾甥虽讽我,然亦知大势,愿举家归顺,只是需要王师遣兵接应。」

    邵勋一听,抚掌大笑,道:「此事易耳。朕即刻传令,左飞龙卫自随郡南下,接应李氏。」

    「陛下英明。」卫展长舒一口气。

    邵勋也很满意。

    「八十万」大军压境,声势何等煊赫。再辅以政治战,则无往而不利。

    囊阳前氏、江夏李氏投得快,当然有好处。

    投得慢的,那就上餐桌,没说的,

    或许,他该树立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了。

    前番有人来报,汉时世为沔南冠族的廖氏(廖化家族)就不愿投降,那就别怪他心狠手辣了。

    正面、反面典型都树立好后,战事或许会更加顺利。

    想到这里,他终于决定微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