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衷被他这么一说,心中惭愧。
沈桢瞟了他一眼,暗道颜弘都为人刚正,太子以其名声广大,招致东宫便罢了,居然引其议事,却是昏了头了。
颜弘都多半不会做小人行径,而今日恰恰是「群小」议事,如之奈何。
「殿下。」沈桢决定出来定个调,免得风向走歪了,只听他说道:「淮南战事虽云胜捷,然天子那关怕是过不去。山彦林经此一遭,恐有负天子殷望。」
一句话里两个「天子」,前面一个确实指司马睿,后面一个则是代指司马衷了。
「君有何策一一何言,速速道来。」司马衷说道。
「殿下勿忧。」沈桢淡淡一笑,道:「祖约作乱,献城以降,引得梁兵大举南下。一夕之间,江北不复为王土。山彦林统军出征,虽未克复寿春,然保得历阳、合肥等锁钥之地。吾闻其已陆续招得数千祖部军士来投,临退之时,又遣水师搬取数县百姓,此非功耶?」
「所得之军士、百姓已不下七千户,多为徐、豫二州之人,今悉发往芜湖。
臣以为,或可于芜湖县置谯国,以山彦林为监谯、淮南、历阳、庐江四郡诸军事。」
众人一听,暗暗思索。
本来按照计划,山遐打赢之后,便可强势入主中枢,担任要职中领军或中书监,以分王导之势。
但现在一切都泡汤了。仗没打赢,说什么都没用。
虽说国朝高门士人论罪,向来罚酒三杯,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山遐是绝无可能回到中枢的,甚至北军中候都保不住,因为有太多人想看他的笑话了,不仅仅是王导。
那么,不如退而求其次,仍镇外藩。
扬州江北都督估计当不上,那就换个名头,监四郡军事,换汤不换药,先避避风头再说。
这里面最核心的关键就是天子的态度。
沈桢思来想去,他有极大的信心觉得天子不会过于追究山遐的责任,因为天子需要这么一个人来限制王导的权势。
「殿下,今日臣入宫中,闻天子属意刘琨刘越石、王舒王处明二人分掌禁军。以此观之,历阳、东关、合肥诸路兵马应不会一一」太子洗马陈达说着说着,瞟了一眼颜含。
颜含察觉到了他的目光,冷哼一声,径直起身行了一礼,道:「太子身侧多有正臣,老夫身体不适,告辞。」
说罢,直接走了。
司马衷下意识伸了下手,又颓然放下。
不过,颜含一走,屋内气氛却松快了许多。
太子家令蔡邵松了口气,道:「殿下,若建邺军权落入王茂弘之手,则历阳、合肥军权必归他人。而今可虑者,乃诸葛道明。听闻朝廷欲在京口置侨郡,诸葛道明手中有诸多北地流民,更有精卒万人,若其起了心思,恐不利也。”
京口流民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当初司马睿幕府自徐州南渡之时,大批青徐士民跟着一起南下。在那个当口,江东豪族还没反应过来,因此一下子涌入了许多人。但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涌入,使得江东居民与北方流民之间的矛盾尖锐了起来。
从那时起,除非士人家族及其部曲,一般流民都被拦在江北,甚至不少门第不够高、名气不够大、来得比较晚的士人也只能留在江北,直到其被征辟做官为止。
诸葛恢就掌握着这股力量,其以侍中身份镇京口,编练了一万兵卒,已然数年之久。
考虑到京口的独特位置,这股力量十分关键。
「荒唐!」太子庶子江彪一听就驳斥道:「诸葛道明乃正人君子,忠心有嘉,何中伤耶?」
蔡邵看了他一眼,冷笑一声,并不多言。
别人不清楚,他却知道一点秘辛。
听闻江彪偶然见了一次琅琊王妃诸葛文彪,便魂不守舍,念念不忘。
但问题是你有机会吗?便是琅琊王了,诸葛文彪也只会继续当她的琅琊太妃。
忠心护「主」有用吗?
司马衷不知道这事,只奇怪地看了一眼江彪,便道:「今需得为山彦林转圜一二,此乃正事,余事休要多论。诸位有何良策?”
「此事还得着落在丞相身上。」良久之后,中舍人虞茂拱了拱手,道。
司马衷一惬,有些不解。
就在此时,却见一宫人走了进来,行至司马衷身侧时,附耳说了几句。
司马衷听了脸色一白,扭头看向外间,却见太子妃山氏向他点了点头。
完了,天子被气得病倒了!
(最后一天,有票速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