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麦客 作品

第六十七章 抉择


   旺—」一支马队停了下来,稍事休憩。

    军士们熟练地给马儿松绑肚带,牵着缰绳,慢跑一圈,收收汗。

    彭思安则换了一批备用马匹,带着十余人,寻找了一个小土包,了望地势。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湖泊,水势浩荡,绵延不知几许。

    湖面上停泊着数十艘舰船,他们似乎发现了自北方南下的这支骑军,于是派了几艘小船,划向岸边,近距离观察。

    彭思安没管他们,而是喊来向导,问道:「此湖何名?」

    「阳渊。」向导回道。

    「通往何处?」

    「成德、合肥。」

    「那就对了。」彭思安说道,随即又有些皱眉,拿出地图,仔细验证。

    南渺水(施水)自合肥西北方流来,分为两支。

    一支流向东南,注入巢湖且不论。

    另一支流向西北,亦称「支津」。

    支津在合肥县北境汇入一低洼地带,名「阳渊」,亦称「阳湖」。

    阳渊向北有一河,名「阎涧水」,此水蜿北流,注入渺水(北水),然后自成德县城西流过,一路直抵寿春、淮水。

    这是曹操为南征而拓宽、疏浚的河道,晋灭吴后,再次疏拓,而今已非常可观。

    晋末时于寿春置度支校尉,专司转运漕粮,便是利用这条河流一一后世称「巢肥运河」,亦称「巢淮运河」,乃沟通长江、淮水的干渠,而阳渊、支津、阎涧水在后世基本都已开辟成农田。

    行军打仗,最忌迷路。

    彭思安对淮南地理两眼一抹黑,全靠地图和向导。

    但地图不太准,盖因其不会及时更新。

    一场洪水,都有可能让河流改道,让某县迁治,搞得你无所适从。

    再加上地图上画的山或河流,你可能会认错,走岔路了,所以还是得靠本地向导。

    他带的人马共千骑,卢水胡、冯翊氏羌各半,在向导的带领下,绕道南下,

    连行三日。

    中间有多难,不想说了。

    入目所见,不是河流、水塘,就是长满水草和芦苇的淤泥沼泽,相对坚实、

    干燥的路都是魏晋两朝一点点填湖、夯实出来的,真的很不容易。

    最让他绝望的是,途中所遇的大部分小河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地图上也没有,但却是实打实的行军阻碍,对骑兵而言更是如此。

    以前军中很多人笑称,出征时带了具装甲骑,有可能战争结束了,都没找到出战的机会,盖因其使用条件较为苛刻。

    到了淮南这边,具装甲骑干脆不用带了,因为就连骑兵的使用条件都十分苛刻。

    水泊遍地、河流纵横、泥土松软,还多雨潮湿,这鬼地方非得移民数十万,

    死命开发个上百年,将大部分小溪、沼泽填平,变成农田、城邑之后,才适合骑兵纵横一一简单来说,需要改造环境。

    「怎么办?」虚除伊余策马而至,指着湖面上隐隐骚动起来的晋国水师,问道:「被发现了,还要去合肥吗?」

    「军令既下,就是送死也得去。」彭思安叹了口气。

    大梁的军纪就这么严苛,能怎么办?

    张将军很显然对合肥有相当的想法,

    他可以理解。拿下此城,便可控制施水河道,将普军阻挡在巢湖内,而合肥以北的水系则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成为己方兵员、资粮的运输通道。

    这就是一个通衢要地。

    张将军是真的想在成德歼灭普军主力啊,然后顺势直取合肥,乃至窥视巢湖、濡须坞(东关)。

    罢了,他想怎样就怎样吧,南下走一遭而已。

    「咚咚.—」阳渊湖面上响起了连绵不绝的鼓声。

    数艘大舰开了过来,晋国水军立于船舷两侧,手持步弓、刀盾、长枪,大声呼喝,一副气势汹汹的模样。

    「呵!」他冷笑一声,立刻点了二百人,换上备用马匹,严阵以待。

    其余人继续休息。

    休息完了就继续南下袭扰,没有商量。

    ******

    六月初六,一场声势浩大的攻城战结束了。

    各路人马闹哄哄地退了回去。

    桓抚自城外营垒出击,祖约自开城门,一并杀出,直将普军赶到河岸边,方才撤回。

    当城门紧闭,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山遐、陆玩等人尽皆无语。

    昨夜夜袭,不克。

    今日白天攻打,又损兵折将。

    最让人难受的是,守军完全没有丁点坚持不住的意思,强攻看样子难以奏效。

    山遐立于高台之上,俯瞰全景。

    各营将帅居然开始挖沟设栅,加固起了水陆营寨,这是担心祖兵出城杀过来啊,于是深沟高垒,以为死守计。

    这个时候,即便再不知兵,也明白正面突破绝无可能了。

    「大都督——.」身侧响起了苍老的声音。

    山遐回过神来,道:「仲先有话可直说。”

    说话的是江北都督(山遐监扬州江北诸军事)府从事中郎许副许仲先,乃许朝兄长。

    只见他拱了拱手,道:「大都督还欲战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