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麦客 作品

第二十七章 祖氏(第2页)

    顶多派王府属吏与当地官员协调收税。

    「五六千户还是有的。」盖厚说道:「荆州土人、关西流民各占一半吧。”

    「这是以前的南阳国吧?」许柳问道。

    「至多三一。」盖厚说道:「其实不好弄。关西坞堡主还是很凶蛮的,南阳土人也盘根错节,

    一句今年打仗,不愿纳粮了,你怎么办?」

    许柳听得心下一凉。

    在他看来,地方豪族只是其一,还没考虑南阳乐氏这个庞然大物呢。

    万一人家暗中授意,给楚王下绊子,怎么办?

    这位大王,看着就像穷困潦倒的样子,还有必要投过去吗?

    许柳心事重重,打算去洛阳后,先见见自家兄长,听听他的意见。

    过年前后,应该有机会拜访一下楚王,先看看其为人如何再说。

    如果风姿卓绝、才能出众,哪怕前期困难一些,也值得投效。

    盖厚见他不说话,遂不再多言,只率三十骑开道护卫。一行人紧赶慢赶,正好在腊日这天抵达了洛阳东郊,住进了祖应宅中。

    ******

    祖应的书房内放了不止一个铜炉,暖洋洋的,许柳甚至觉得穿着绵衣有些热。

    不过祖应仍紧紧裹着厚实的皮裘,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

    盖厚见礼完毕后,暗暗叹息。

    祖士宁当年也风光过,被举为幽州秀才,却不屑一顾,不之官,继续在家读书治产业。

    但终究抵不过无情的岁月,现在的祖士宁垂垂老矣,行将就木。

    可千万要熬过这个冬天啊!

    熬过去了,便又能多活一年,正好把楚王的婚事办了。

    「仪祖,江南如何了?」祖应招呼众人坐下,问道。

    「不太好。」许柳叹道:「姐夫(祖邀)故去后,士少(祖约)将军暂领部众,只得三万余人,散于徐、扬二州,无令不得集结。建邺那边,大概是想夺祖家军权了。”

    「此为必然之事。」祖应叹道:「士稚掌军多年,建邺上下定然不放心。便是老夫在建邺,也要上疏行此事。士少能掌握多少人?」

    「至多一半。」许柳说道:「他毕竟不是姐夫。」

    「一半已经很多了。」祖应说道:「士言(祖纳)最近在做什么?」

    「醉心围棋,谓之‘忘忧」。」许柳讥讽道。

    祖应叹了口气。

    祖家六兄弟中,他是老三,祖纳老四,祖逊老五,祖约老六。

    祖渺、祖约同母兄弟,祖纳和他们不是一个母亲。

    三兄弟中,祖逊、祖约非常亲密,与祖纳关系不好。

    祖邀可能还注重维持一家人场面上的友爱,但祖约就没那么讲究了,他和祖纳关系极差。

    三兄弟这个样子,就连司马睿、王导都知道了,发现他们确实难以和解后,选择了祖渺、祖约,抛弃了祖纳,于是祖纳「闲居,但清谈、披阅文史而已」。

    「一家人弄成这个样子。」祖应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道:「在这件事上,士稚也是有责任的,他太放纵士少了。」

    祖氏家事,许柳不便多说,只在一旁听着。

    「王导打算怎么对付士少?」祖应文问道,

    「刘琨已经渡江至广陵,看样子王导不想看到士少将军仍屯于江北。」许柳说道:「这地方太危险了。」

    谁说不是呢!

    祖约如果造反,一渡江就到建邺了,谁吃得消?

    当然,这不是说建邺上下就真觉得祖约有反意,事实上这就是正常的限制。

    这支部队是祖渺在淮阴一手创建的,打了这么多年,上上下下对祖渺非常敬重。

    祖约也很早就入军中了,为兄长打下手,也有一定的威望。

    换你是司马睿,不想着限制一番?军队统帅的位置兄终弟及,像话吗?

    不过他们也很清楚现实状况,担心逼反祖约,因此没有硬来,而是采用较为柔和的手段,先派刘琨过江,利用他的名气和威望,分化拉拢一部分将校。

    接下来的话,估计是把祖约部换个地方,离开徐州老巢,免得真造反时一呼百应。

    到了最后,大概就是召祖约入建邺为官,高高供起,彻底夺其军权。

    整个过程耗时较长,也比较花费心力,还要许出去不少好处、赏赐,但较为稳妥一一如果换个人的话,比如亮子,他可能就不这么操作了,而是直接一步到位———””

    「士少怎么说?」祖应看向许柳,问道。

    「士少将军说,司马睿不仁,就别怪他不义。这是他兄长的基业,万不愿给别人。若大梁天子敢收,他就敢投。」许柳说道:「届时愿为先锋,直捣建邺。」

    「孟浪了。」祖应说道:「据我所知,陛下还是想先解决西凉。江北并不止士少一军,他若现在便反,无人接应的话,下场堪忧。」

    「那怎么办?」许柳一听就急了。

    「我料司马睿、王导一时半会没空料理士少。」祖应摇头道:「他现在只需与刘琨斗上一斗。”

    许柳若有所悟。

    晋梁禅代已过数十日,这种大事传播起来不慢的,建邺那帮人应该已经知道了。

    如此一来,他们会怎么做?

    很显然,群僚劝进,早就「承制监国」多年的司马睿顺势登基称帝。

    大晋朝又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