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女虽然脾气倔了点,但修行天赋当真能称得上是天之骄子!
难怪整个天羽阁都对她如此器重。
“不错,”那道声音评价道,“你对五行之道的理解确实很深入。那么接下来,该轮到你了。”
最后一句话显然是对赢启说的。
众人的目光当即落在赢启身上。
此人修为不及李凌凌,但在道家真意上确实有非常厉害的见解。
否则也不会两次力压李凌凌,被太虚观相中。
所以大家都期待,看看赢启还能拿出什么本事!
赢启手抚《太玄经》,缓缓道来:“这《太玄经》开篇讲道法自然,变化无穷,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
“所谓道法自然,并非简单地遵循自然规律,而是要领悟天地万物运行的本质。”
“而第二章中提到:大道流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段文字后面的内容虽已残缺,但根据前文意境,应当是在阐述水之性质与大道的关系。”
赢启闭目沉思片刻,继续道:“残缺部分应为:水之性,上善若道。静则明察秋毫,动则汹涌澎湃。柔可绕指,刚可断金。聚可成海,散可为露。此乃水之至性,亦为道之真谛。”
“随后典籍论述道与术的关系。原文道:道者,万术之宗;术者,一道之用。”
“后面残缺的部分,当是在阐述如何由术悟道、由道生术的奥妙。”
“所以,我推演出的内容是:术之所至,不离于道。得其道者,术自圆通。失其道者,术成桎梏。是以圣人行术,不离大道;修道之人,不废诸术。道术相济,方能通达。”
当赢启话音落在的那一刻。
太虚观大殿背后盘坐蒲团之上的那道儒雅身影,蓦然睁开了双目!
一抹难以言语的震惊之色在他眼中流转。
正当此时,赢启的愈发清晰有力的声音再度响起:“第三章论述天人合一之境。原文说:天有四时,地有四方,人有四肢。天地人一体,道贯其中。”
“后面残缺处应该是这样的:天运四时,人应四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为天道循环之理。人法此道,内外相应,方能与天地同流,与造化齐趋。”
“而在论述修行境界时,典籍有言:修道之人,先明心源,后通天理。”
“残缺部分当是:心源既明,则能见性。性明则道显,道显则德全。德全则与天地同体,与万物一际。此为至人之境,亦为道之极致。”
随着赢启的讲解,整个大殿内的气氛变得愈发玄妙。
他不仅在还原典籍内容,更是将其中的道理娓娓道来,让人如闻醍醐。
“最为关键的是最后一章,论述道生万法的奥义。”
“原道:道生一气,一气化阴阳,阴阳生五行,五行化万物。”这后面的残缺部分,应该是这样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