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此客栈 作品

第177章 梅斜岭上梅子坞

洪都府,往西出了魔宁门再直直往前走出二十里地是洪都管辖范围内的一方直属于洪都府的小村,村子不大,村名倒是起的有些别致,叫“十二三”。

 这镇名非但外人不解其意,连年轻的本地人也不知出处在何。

 有时候,文化的传承的悲哀大抵有此,众人都以旅游的方式对待文化的传承,别人家新鲜新奇的都是时髦的好货色,自己家的东西则桌椅台镜一概不识。

 关于“十二三”的由来,老一辈记性好的人说是始于一句诗,“小坞梅开十二三”,至于十二三的意思,为大家认可的则是十之二三。

 小坞梅开十二三,确是一种独有的美感,不过后来人觉得十二三没有辨识度,便起了一个简单明了的村名。

 梅子坞!

 梅子坞既不临水又不藏山,坞自得来,只因此处曾是一座有着光辉历史的小型堡垒。

 永泰十二年,西域魔族东侵,一路直推直抵洪都府。洪都府府斋王直守,命人于城外十里的山上筑造防御堡垒十三座。

 梅子坞便是其中之一。

 十三座堡垒连成一线,如蛇环守,首尾呼应,梅子坞恰巧位于蛇之七寸。

 当时魔族军队一路直推如入无人之境士气正盛。

 永泰十四年春,魔军扣关洪都。

 世人皆以为洪都最多能支撑半月,然而魔军最后攻破洪都府外十三堡时却已经是永泰十五年,岁末。

 一城十三堡,牵住魔族东侵铁蹄将近两载。

 按旧制,堡垒筑高三台,台高四米,壁深六米,只配五名百夫长,临近两堡共用一名千夫长。

 《洪都府志》记载:“永泰十六年春,援军收烈士尸骸于城外堡垒,堡上几无顽石,尽以尸骸为壁,其间杂以魔尸,巍巍高,近十米。”

 不到千人的尸骸绝对垒不成十米高六米厚的壁垒,这些尸骸从何处来,史无可查。

 永泰十五年到如今已逾千载,那十三座以尸骸筑造的堡垒如今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唯有满山的梅花仍旧诉说着那个冬天血腥的北风与悲壮的往事。

 自永泰十六年之后,梅子坞只长梅花,而且全是红梅。

 可是有好事者杜撰说,原本梅子坞全是白梅,只是山中土以血沃,因此才变成红梅。

 更有信其事者专门掘山上土一探究竟,漫山土,尽是赤红。

 此事便为人所共知。

 梅子坞就在梅斜岭上。

 谷舞走上梅斜岭之时天气很好,非寒非晒的暖阳浅浅地撒着淡淡的光。

 他一路慢走,他既急着需要为心中的疑问找寻一个合理的答案又担心事情会发展地如同他内心深处那种不祥的预感一般。

 一路上并没有什么人,若是早几日过来情况又会截然不同。

 这几日,春风虽还未曾真正露面,可是当东风的暖意沁入被新花老梅密密裹住的山岭之时,所有的梅花都迫不得已与枝头道别。

 若是江南,这花还能坚持到暮春,只是西陲的风寒已经将这些傲骨摧残地太久。

 进入梅子坞的小路是大块大块的石板铺成的,质地很硬,样子却参差不齐。

 这段石板路并不远,剑痴谷舞只是埋头走没多久,一抬头,梅子坞的牌子就高高挂在新砖垒成的村口之上。

 此处并非梅子坞的原址,原来那块地方风水不好,常年阴冷,于是村民听从云游道士的建议将村子整体西边移了近十里地。

 村口就是一家酒馆。

 来赏梅花的文人雅士都爱喝点酒,而且梅子坞的有两种酒口碑一直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