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墨 作品

第591章 不能差不多就行(第2页)

 


    尤其是学徒们对李辉东可以算是言听计从。
 


    主要是因为,李辉东会在闲暇时,比较耐心向他们讲解很多东西,还会毫不吝啬教给学徒们很多基础。
 


    休息的时候,任何人向李辉东请教,他都会教一些很实用的技巧。
 


    但李辉东对后厨有自己的要求。
 


    那就是想要在后厨干,必须要足够勤力。
 


    足够勤力不是说你要不停去干活。
 


    是要懂得及时去发现手边的活,不用李辉东或者冯正明提醒,自己能把手边的活及时干掉。
 


    这方面很考验学徒在后厨的眼力劲。
 


    更是考验,学徒是不是有认真学东西的心思。
 


    冯正明在门外,把所有货差不多都清点完毕。
 


    让何云庆把上一批的货款给送货的人结清。
 


    这也是冯正明的规矩。
 


    一般情况下,他不会把一批批的货款压上很久。
 


    很多餐馆和酒楼,会压上好几个月的货款。
 


    更有甚会直接压半年货款。
 


    然后供应商结款,还只能是一个月一个月的结。
 


    这对供应商可是不小的压力。
 


    冯正明觉得,压上几个月甚至半年的货款,会给供应商放低供货质量借口。
 


    而且压了太多货款,可能在最后结清的时候也给自己带来不小现金流压力。
 


    因此,冯正明通常都是让何云庆在要下一批货前,准备好上一批的货款。
 


    这样一批一批滚动结清货款。
 


    冯正明不会因为积压货款有太大压力。
 


    自然在和供货商讨价还价时,他也会更加有主动权。
 


    如果供货商提供的货物品质实在太差,直接把压着的货款结清,可以再去找能保证品质的供应商。
 


    等冯正明回到后厨,大师兄已经把后厨安排的很好,大家都在各自忙碌中。
 


    曹志国来到冯正明面前:“你小子,昨晚和大师兄回来,你怎么不去叫我一声?”
 


    冯正明笑起来:“让你多休息休息不好吗?今天还有很多活要你干。”
 


    曹志国听了说:“好,今天重要的活我来,你和大师兄昨晚没休息好,今天就别太辛苦了。”
 


    没等冯正明开口回应,大师兄声音先一步响起。
 


    “行了,这又不是第一次了,哪有那么辛苦一说啊?”
 


    曹志国忍不住说:“大师兄你都多大年纪了?该休息还是要好好休息。”
 


    李辉东听到这话奇怪问:“你这是嫌弃我年龄太大?说我已经老了?”
 


    曹志国赶紧摆手:“不是不是,绝对不是。”
 


    冯正明趁机在旁边煽风点火。
 


    “我觉得五哥就是这意思,大哥我感觉五哥是想对你取而代之。”
 


    曹志国赶紧说:“喂喂喂,正明你可不能这么说。”
 


    冯正明笑起来:“五哥赶紧干活,我和大哥没问题的。”
 


    师兄弟三个自然开始忙碌起来。
 


    三人也有各自主要负责的东西。
 


    五师兄曹志国带着人开始筛选一些适合雕花的蔬菜,然后带着学徒们开始雕花。
 


    冯正明带上几个青年厨师,把一些需要准备的汤都准备好,还需要把像是整鸡拆骨,新鲜的活虾剥出虾仁。
 


    以及为白菜大虾准备虾油和虾汤等一些工作。
 


    大师兄李辉东算是一个统筹的角色。
 


    这是冯正明的有意安排,为的是以后可以让大师兄更好指挥后厨。
 


    可以说,现在冯正明已经是有意在为自己离开做准备。
 


    很多备料的活他亲自带着青年厨师们干。
 


    是要让青年厨师都能了解流程。
 


    以后冯正明可以放心把汇泉楼交给大家。
 


    经过一段时间忙碌,李辉东已经抽空给大家做了早饭。
 


    招呼了后厨了所有人,以及提前来的一部分服务人员一起吃早饭。
 


    吃饭的时间里,一些学徒开始找李辉东、冯正明和曹志国请教东西。
 


    往往李辉东身边的学徒会最多。
 


    因为都知道李辉东会讲的更加详细。
 


    冯正明和曹志国更多是和青年厨师们进行交流。
 


    在这种交流下,让青年厨师也重新认识到曹志国的厉害。
 


    看似很多时候,曹志国能力被冯正明和李辉东掩盖。
 


    可曹志国厨艺并不差,他也会有不少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有时候在大家交流碰撞中,曹志国给出的一些思路,甚至可以给冯正明不少启发。
 


    这便是汇泉楼后厨的独特气氛。
 


    汇泉楼后厨不只是做菜,还会有很多烹饪的技巧和理念的碰撞。
 


    这倒是让汇泉楼后厨隐隐呈现出一种学术氛围。
 


    大家像是相互碰撞一些做菜的想法。
 


    用传统的烹饪技法,做出一些新的菜肴。
 


    吃了午饭,接下来是汇泉楼正式的中午营业时间。
 


    虽说晚上会有省里接待参会,但中午汇泉楼一层大厅还是正常营业。
 


    没多久,大厅陆续来了几桌客人。
 


    虽说中午客人不多,冯正明对后厨要求还是很高。
 


    每一桌客人点的菜,哪怕冯正明不亲自动手,也会在旁边盯着做,不允许后厨青年厨师们出任何岔子。
 


    有冯正明和两位师兄盯着指点,后厨也几乎不会出错。
 


    顾客对汇泉楼的印象是,想吃最传统的鲁菜可以选择去聚丰德。
 


    但若是想要在传统基础上吃点不一样的,必须要来汇泉楼。
 


    中午的客人不多,反倒让后厨感到不那么忙碌。
 


    可中午营业结束,后厨包括前边服务人员立刻开始忙碌。
 


    下午杨淑霞带着人先一步赶过来,带着汇泉楼的服务人员一起对汇泉楼里里外外进行一番布置。
 


    到傍晚时分,汇泉楼周边的人都已经知道,今晚汇泉楼应该要有很重要活动。
 


    因为看到汇泉楼门前开始出现封路的情况。
 


    “看来今天晚上汇泉楼又是要接待大人物。”
 


    “前几天不是有说?汇泉楼接下省里的一个接待餐会。”
 


    “汇泉楼有那个资格,咱们泉城如今也没几家比得上汇泉楼。”
 


    “还有聚丰德和泰丰楼呢。”
 


    “总觉得稍微比汇泉楼差一点。”
 


    随着餐会时间临近,冯正明和两位师兄带领青年厨师和学徒们,开始做最后的一些准备,把可以提前准备出来的菜都提前准备出来。(本章完)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